悲智願行─基隆女子佛學院  
極樂禮讚•大殿壁畫
極樂禮讚大雄寶殿外觀大雄寶殿八大菩薩大殿壁畫大殿的地板及天花板功德堂

彌陀聖眾來相迎

彌陀聖眾來相迎

  極樂寺大雄寶殿東、西兩單的壁畫是一幅「來迎圖」。「來迎圖」,源自於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第十九大願:發菩提心而生彌陀淨土者,其人壽終時,彌陀必現前迎接之殊勝景象。《無量壽經》卷上載:「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者,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佛說阿彌陀經》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在大雄寶殿的東單所繪為唐、宋、元、明、清、民國的人,有八仙、四大天王,及毘沙天王的兒子那吒;那吒是蓮花化生,那吒的腳下是天犬,來自於畜生性也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構想。西單則有西洋、非洲、東瀛等各類種族、及邊疆民族、天龍八部、諸護法神等。壁畫中所繪各式各樣的人種、諸道眾生,及過去的祖聖先賢、及現代人等等,代表佛教廣大平等的包容性;尤其是西方淨土,不論眾生往昔所造何業,只要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以信、願、行、三力,即得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壁畫中的四大天王在佛教世界觀中,於須彌山之第四層,有一山名犍陀羅,山有四頭,四天王及其部眾各居其一,各鎮護一天下,故有護世四天王之稱。東單第一位手拿寶塔,及持傘的是北方多聞天王(毘沙門天王),是一位恆護如來道場,而多聞佛法之善天神,又因福德之名聞四方故名多聞。據說:他是古代印度教中的天神俱毘羅,別名施財天(意思是「財富的贈予者」相當於中國的財神爺)。在四大天王中信徒最多,現在所見敦煌所出毘沙門畫像中,這位天王渡海行道之際,常散佈異寶金錢。東單第二位是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寶珠,取龍戲珠之意。常以淨天眼觀察閻浮提眾生,亦受佛之囑付,守護西方。西單第一位是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幢幡、寶劍。能令眾生善根增長故名增長天王,亦受佛囑付守護南方,此像表折伏邪惡,增長善根。西單第二位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的是琵琶(元代塑像);由於護持國土保護眾生,故名持國天王,亦受佛囑付守護東方。

  四大天王成為護國安民、風調雨順之義:增長天王: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廣目天王:掌碧玉琵琶一面、職「調」;多聞天王:掌混元珠傘一把、職「雨」;持國天王: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上一篇大殿壁畫下一篇
悲智願行─基隆女子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