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1997年6月20日

第七章 資訊網路與臺灣社會

Page 4 of 5

肆、結論

在近兩三年間,電腦網路在國內快速擴張成長,網路使用者激增,但多半還是以年輕男大學生為主,使用者多居住在北部地區,而且多在住處上網。熱門的網站,以大分類來看是以資訊、術數和休閒為主,在以個別網站排名,則前三十名當中有二十個網站是和色情與命相有關,也就是說「性」和「命」是上網者最感興趣的。從這些調查和統計,我們看到了資訊網路在臺灣的發展還不成熟,而更有濫用這個高科技工具從事性命相關的非理性乃至反科學性的活動。

不過,在經過對查尋資料、網路論壇、社會運動等網路現象進行進一步研究分析後,我們發現資訊網路對臺灣社會確實有積極的影響。限於研究的時間和規模,我們並不能對網路對社會文化的衝擊做具體的評估,但從一些所收集到的資料,在網路上,學術界已經建立了許多資料庫,例如中央研究院的電子化古籍已經上網,這些電腦化的資料不只對學術研究和文化的發展極有助益,一般民眾也可以透過網路,查尋古籍的資料。這種知識性資訊的實質而快速的成長是網路化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在網路論壇上,人們開發了一個新的而參與者相互平等的對話和討論的機會,對某些議題和問題的討論有正面的積極作用,不過,由於在網上的言論多較為簡短,推論不完整,論壇的意義就在本質上有了顯著的缺陷。網路可以是有效的社會運動的動員工具,國內在網路上推動社會運動已經形成了風氣,但在實際動員效果上如何尚難定論。只是透過支持者在網路上連署,可增強參與者的認同和投入。最後,關於算命,網路上一方面反映了社會上實際的需求,在另一方面卻也推波助瀾,多少造成更進一步的流行。至於色情網站的盛行,對社會固然有負面的影響,但由於需求和制度上的缺陷,恐怕一時還不易解決。

關於電腦網路對文化衝擊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本計畫僅有半年的時間進行,並不能做很深入的分析和評論。其間,尚有諸多問題須經更多研究才能克服,更積極地規劃並執行有關電腦科技與人文社會相關連之研究才能真正有所得。


Page 4 of 5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