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委辦研究計劃 1998年2月

計劃說明

Page 2 of 3

貳、研究目標與基本界說

本計劃,「中文網路教學系統的規劃」,是一個跨領域、多面向的複雜問題。由題目看來,就已涉及漢字、漢語、教育、文化、資訊科技等方面。從研究的性質而言,這是一個規劃案,亦即本研究是期望能提出一套原則,以供建立或評估相關計劃,或作施政策略之參考。對於此期望而言,本計劃不僅需要從更宏觀、遠見的方向來對待研究的命題,還要考慮到組織、行政、管理等實務。幾經協調與討論,我們將研究目標設定如次:

本計劃將從學術的宏觀角度,對中文教學在網路與電腦日益普及的環境下,提出從教育、文化、傳播、管理、與資訊科技等方面綜合的建言;並希望此宏觀,且經過跨領域交叉討論、研究的建言,能夠歸納為一些通用的原則,對於一般與網路有關的施政策略與計劃,均能有所助益。

基於上述的要求,本研究的內容,可規劃由下列四個方向來綜覽。

一、資訊科技與中文教學

如果沒有網際網路(Internet),也許就沒有本計劃。網際網路已大幅改變了社會上溝通、傳播、研究和教學的環境。此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了解這些改變及其性質、趨勢等,就成了本研究最基本、也是必需的課題。

要了解網路,不能不以資訊科技和數位媒介的性質作基礎;這部份的研究在《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研究報告中已有詳細的說明。是故本報告將以它為基礎來詮解網際網路的主要性質,並依照這些性質來探討應有的觀念、態度、原則、方法和策略。這些討論所獲得的結論是貫穿本研究全體的,因為,它來自基本環境面。當然,這一部份也是和其他的向度相互交織、相輔相成的。

二、中文教學與文化傳播

如果中文教學只是教漢字、漢語,那麼這個問題僅僅局限在知識傳授的技術層面,以目前國內的水準來對付這種性質和規模的問題,應是游刃有餘。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許多人都同意:華語教學有利於增進民族的情感。從這麼一個簡單的共識來說,華語教學的目的和效果,就已經遠超出了單純對漢字和漢語的學習。「民族情感」是文化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從較宏觀的角度來說,華語教學與中華文化的傳播是一件事。其實,世界各地的母語教學莫不此:在介紹語文的同時,均會以該民族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人文、藝術、宗教以及地方上的風土人情等作為素材。

歷來國內外的語文教學,都負有文化和政治上的任務;大體上說,均以文化傳承為中心使命。華語教學既肩負著文化上繼往開來的重任,理因受到重視,可是,事與願違。本計劃無意檢討華語教學政策的得失,然而,為討論網路環境下的華語教學,卻也不得不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解析整個問題。

文化傳播的範疇甚廣,本研究選擇了兩條路:一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一是從傳播的角度來作學術上的探討。作這樣的選擇的理由之一是這兩條路都是明顯的重點,其次是不願深涉政治問題。談到文化是不可能拋開政治的,然而本研究是以學術為重心,政治相關的問題也是以學術、中立的態度來處理的。我們明白,這樣的安排將可能涵蓋文化傳播面的一些重要的關懷,但卻不是面面顧到完整無缺的規劃。其實,在這兩個角度裡目前也只能擇要而談。網路有極強烈的科技性質,借華語教學將網路與上述兩文化的角度融合成一體來討論,在國內似屬首見。若是這樣的拋磚引玉,能引起大家對於網路(或資訊科技)之於文化傳播的興趣和研究,那也就不枉吾等忙碌一場。

在華語教學情境與網路環境下從文化傳播面看華語教學可分為兩個向度:一是中華文化本身的傳播問題,其次是文化間(和語文)交互作用的問題(cross culture problem)。前者涉及文化傳播的目的、觀念、態度、內容和手段。後者涉及文化間的對立、互動、融合、消長等,對僑教和外人學華語的影響尤為深遠。

在上述的問題中,最具體的是文化傳播的內容(content)這一項,因此,它也受到較多的關注。討論內容時,不僅要明白應該有些什麼(從文化的角度),還要了解目前有些什麼(含網路與非網路的資源),如何改善與增強內容(從數位資訊的性質著手),如何妥為利用(從教育、資管、傳播等角度),用什麼工具(涉及中文資訊處理與平台)等。這些重要的問題都含蓋了兩個以上的學術領域,都是本研究想要探討的。

三、網路與教育

在網路的衝擊下,傳統的教育系統已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改變。這些改變不只是技術上的,諸如:授課、溝通、交往、聯絡等事務性的事情;更有在組織和系統上的變異,如:知識獲取和典藏有數位化的新系統、學校財務的改變、老師角色的改變等等;尤有甚者,在教育思想上也有明顯的轉變,如:價值判斷的變化、師生倫理的改變以及對整個人生成長與學習模式也開始有了檢討。

究竟教育資源在網路下應如何重整?如何再作更好的分配和利用?這正是目前關注和研究中的課題。在家學習、終身學習、遠距學習、在職學習,……這些是已經討論和測試中的。究竟以後的教育系統該如何建構,目前難有定論。

上述教育系統面臨的劇變是全面性的,中文教學自然也在劫難逃。所以,本研究中也必需對這種變化擇要觀察。我們挑選研究項目的原則是把握變遷的重點,和避免與國內已有基礎的領域重複。這麼做,一來可以照顧到更廣的層面,二來也可以較針對時弊切合擬定政策的需要。限於人力和時間,在這方面我們選擇了兩個題目著手,其一是再思考教育的目標,如何在人格的養成與知識的傳授之間取得平衡,並綜理往後的教育應該注入那些新觀念。當然,這些觀念也同樣適用於網路中文教學系統上面。其次是就教育的組織來看,為適應網路情境,究竟教學的系統和組織將會有什麼樣子改變。這些似乎都是過去兩年來教改並未深談的。希望從這兩個角度能對發展網路中文教學系統能作建設性的建言。

四、中文電腦平台和中文資訊的共享

中文教學勢必要用到網路和電腦來共享中文文獻和處理中文資訊。中文電腦雖已發展了廿七餘年(中文交換碼也有十七年的時光),但仍不理想卻是事實。本研究也將對此項重要設備性能的現況作一回顧與檢討,包括:軟硬體中文資訊處理的能力,中文文獻共享的標準、規範、與機制,以及與中文教學相關的系統等。希望由此可以了解現實的限制,並規劃未來相關研究發展應有的走向。

再說,有了中文電腦,對漢字漢語的教法是否能提供些新的嚐試?特別是近廿多年來在中文構字的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如何用之於教學?這些問題也將在本研究中作一探討。


Page 2 of 3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