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委辦研究計劃 1998年2月

第一章 資訊、知識與網路之性質

Page 7 of 7

附錄:資訊科技的應用與對人文、社會的影響

一、 實現人類的理想

(一)有教無類、普及教育、知識由全人類共享。
(二)促進國內國際的文化提升和融合。
(三)改善生活品質、工作品質、休閒品質。
(四)促進民主,促進和平。
(五)更有效地管理和善用各種資源。
(六)更有效地做好生態與環境保育。
(七)更有效地對付複雜的國際問題。
(八)更有效地對付複雜的社會問題。

二、 對人文、社會影響的一些觀察

(一)層出不窮的問題

  1. 花樣百出的電腦犯罪
  2. 防不勝防的電腦病毒
  3. 無聊之極的網路駭客
  4. 誘人沈溺的不良電玩
  5. 助長的暴力、色情、犯罪
  6. 工作適應、轉業和失業問題
  7. 電腦及資訊素養的教育問題
  8. 組織結構改變的問題
  9. 資料、知識和智慧財產的所有權、使用權問題
  10. 資訊倫理問題
  11. 資訊氾濫問題

(二)文獻數位化的風潮盛極一時
(三)對學術界、思想界的影響既深且遠
(四)溝通與傳播的生態改變劇烈
(五)社會上依存關係之改變加劇

  1. 依存關係改變的原因
  1. 因資訊的共享 (information sharing)
  2. 因使用工具的方法、技術擴散(procedure sharing)
  3. 因溝通和利用資訊的觀念、時效性、對象、方式、範疇、過程、詮釋和效果的改變 (change of existing value system)
  4. 其他原因
  1. 凡是用到資訊的地方,都會輾轉地受到影響,最終改變了個人的社會依存關係、改變了機構或社群間的依存關係。
  1. 組織結構的變易。
  2. 傳統財務結構的瓦解
  3. 對分工合作的重視。
  4. 虛擬社群

(六)競爭的尖銳

  1. 傳播的效果,使許多事人盡皆知,且公開比較。競爭的尖銳化已威脅到個人的生活、就業和社會與文化已產生變遷
  2. 只有追求卓越,保有特色才能夠生存。
  3. 是故提升品質、累積知識、精益求精是必要的手段。

(七)人文之重建:新做法、新觀念、新道德的形成

  1. 用了電腦之後我們真正生活得更好些了嗎?更快樂些了嗎?
  2. 人文與思想的問題
  1. 人文和科技的協調與融合
  2. De-humanization, 人性之變遷與式微
  3. Ex-communication, 人際關係之淡化與孤立
  4. 「知識與資訊共享」的神話?(information gap)
  5. 肯定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與追求的目標」的重新思考
  • 不虛無、不悲觀。
  • 把人生當作學習的過程, 體驗物質實相的機會。
  • 知性思考 + 人生經驗 + 直接感觸 + 沉思反省
    才能蘊釀成智慧, 人生的義意才能彰顯, 才能發揚光大。
  1. 道德、倫理、與價值體系的重建

道德的內在性

  1. 孟子曰:「仁義內在」
  2. 反躬自省, 明白怎麼做, 就是:
  • 良知
  • 自律道德
  • 肯定人性本善, 沒有原罪, 沒有永罰的恐懼。
  • 在喜悅、坦蕩中做個自在的人。
  1. 未來的家庭、社會、國家究竟是甚麼樣子?

三、 因應之道 : 健全的資訊素養

(一)建立新觀念應付變局

  1. 建立變是常態的觀念,隨時要有應變的準備。
  2. 時時了解各種變遷的本質和變遷的進境。

(二)多了解環境的變遷和未來的趨勢
(三)培養操作設備的技術
(四)增強溝通及應用資訊的能力

為面對網路環境,以及適應資訊時代的種種溝通情境,需要各種精湛的溝通技能。溝通能力包括取得、理解、分析、詮釋和表達各種資訊和想法的能力。溝通能力不足將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尊嚴。

(五)加強本科的學識與技術水準

以後的社會將是知識主導的社會。本科學識和技能的加強,有助於利用新時代的資訊設施來做自已想做的事。過份側重資訊技術而忽略行業本身的知識和技能,實捨本逐末之舉。

(六)資訊倫理的培養

  1. 正當使用資訊行為是極重要的。
  2. 行為、案例、規範、及法律相關的道德問題等宜多多注意。
  3. 和倫理相關的概念,如資訊共享、協力合作等,都值得我們再三思考,以建立新價值觀、新文化

(七)培養人文關懷和生活品味 的水準。

    1. 加強人文的素養
    2. 對失序現象的分析和批評,將有助於新資訊時代秩序的建立。
    3. 養成與他人合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觀念,並能尊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專長。
    4. 培養追求卓越,保有特色的態度,知道 : 提升品質、累積知識、和精益求精是今後求生存的必要手段。
    5. 積極了解資訊科技、和人文、社會 的互動關係。
    6. 養成重視和尊重資料、資訊、知識的觀念,並能尊重資訊的產權。

Page 7 of 7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