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委辦研究計劃 1998年2月

綜合建議與結語(Executive Summary)

Page 3 of 5

貳、見識(vision)、企圖(strategic intent)與對未來的期許

對於上節所論的各項見解,是須要有些眼光、創意和企圖心才能付諸實現的。本節即著重於此,並據以訂定可能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談到方向和目標,常有人認為這些只是口號,不切實際。然而,吾等深深認為:本節所談的是需要「能知才能行」的。試想,許多行家能輕易做到的事,外行人卻覺得困難重重而窒礙難行;當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情勢時,更是難免有此感覺。面對資訊科技帶來的各式各樣的變革,正是如此。

對於從未經歷的事務覺得窒礙難行並不為過,只要能開誠佈公地舉出理由,公開討論,事實總會越辯越明;至於能不能行,總會弄個明白的。怕只怕以窒礙難行為籍口,來撥移焦點、避免面對事實,以謀其私欲。是故,這些建言歡迎公開討論、批評,然而若不舉出反對的理由而反對,這種反對實不應一顧。

一、今後的施政與管理,應有明白易懂的書面政策,並使人人皆知。(詳第四、五章)

二、應立刻訂定傳播政策,使傳播的守望(告知)、教化(教育)、決策及娛樂功能成為各類媒體內容規劃的依據。在此理念下,傳播內容是經過意識形態、菁英知識等層層篩選過的(或自我檢查)。所以,有大眾都能接受的政治、歷史、及文化等因素的考量,黑色、灰色、黃色的訊息可望降至能被接受的程度。(詳第五章)

三、中國文化中有強調權威性的性質,為使有強力之後盾來推動本計劃之建議,宜提高目前既有行政之層次,如請行政院院長主其事,由政務委員擔任執行工作,統一事權,集中規畫,將可收較佳的成效。(詳第四章)

四、臺灣地區基本教育發達,我們有條件可以將臺灣建設成中華文化創新實驗室。教育資訊內容的改進與加強,相信這是未來文化建設的主要方向。(詳第四章)

五、儘速展開中文網際網路內容的相關研究(含傳播研究),其中包括網路技術手冊及相關內容製作手冊之撰寫。有關傳播研究部份,應側重傳播的文化意涵的研究。媒體中所傳播之資訊,那些涉及國家機密,那些及違法或色情等,宜有所規範。(詳第四、五章)

六、規劃長期之中國語文研究,包括語文應用、寫作、口語表達、溝通方法等,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所的語文教學,到一般人的語文應用,到大眾傳播媒體的語文表現等。此語文傳播的基礎研究資料對各界都有參考價值。(詳第五章)

七、進行全國大規模、長期的文化研究,可從當代流行文化、傳統文化、文化行為等分項進行,尤應注意現代台灣人生活方式、價值觀及言行之調查。此項基礎資料之完成應嚴謹為之。蒐集完成之後將對各項政策擬定、推動,助益宏偉。(詳第四、五章)

八、將「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文化與科技融合」,「新文化的規劃」和未來「人文、社會的變遷」等列為國家發展的主要研究項目。(詳第一、四、五章)

九、將「對社會變遷情形的了解」列為國家的重點工作。此工作應對社會作長期大規模、有系統、有組織的全面觀察和分析。並應統整現有中文網站的相關資料,藉以了解其內容及遭遇的問題、困難,對網路文化與網路社區,以及常上網的人作些特定之研究,籍以了解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詳第四、五章)

十、將「分析研究網路合作環境對教育產業可能引發的環境變化」列為國家的長期重點研究工作;要著重變化的廣度和深度,以及預測這些變化可能的來臨時刻。(詳第八章)

十一、加速加強國際間漢字處理研究工作之進行。目前中共、日本、歐美各國都積極資助相關研討會議,我們政府顯然應扮演更積極主動的角色。(詳第一、五、十、十一、十二章)

十二、目前的中文網路環境,既使是純文字的內容要在跨平台、跨軟體和跨語言的環境中原貌重現都有極大的困難,更遑論多媒體內容的原貌重現,或達到真正資訊共享的理想。是故解決網路上中文文件的透通問題,是當務之急。(詳第十章)

十三、釐清智慧財產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正當使用的規範,並建立全國的公共資訊系統。(詳第一章)

十四、長期從事全面提昇國民資訊素養和公務員素質的工作。(詳第一、四、五、六章)

十五、將歐美日網路資訊之有教化意義者、有助於了解其知識及菁英核心文化者,予以翻譯,以充實中文資訊之內涵。(詳第四章)

十六、在中小學生上網的政策中,除硬體學習(如電腦操作、上網練習)和網路首頁設計等技術性項目外,尤應教以網路對人文、社會的影響,提昇網路內容的語文表達能力,提昇討論、批評的素養,尊重法律、規定及不縱容姑息的積極態度,以及勇於面對事實及講實話等行為的規範。(詳第五章)

十七、人類的知識是不斷累積的,因此對自己社會或異社會之知識的分類、組織,以及重整的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策畫。此外、工具性、統計性資訊內容應力求完善。(詳第一、四章)

十八、利用網際網路改善勤務支援系統(logistics system)是每個計劃都該列為最優先必做的事。(詳第八章)

十九、應預先訂定出加強中文網路內容近程、中程、遠程的時間序列。應區分出那些工作先做,那些後行,切忌便宜行事,不切實際;或者什麼都分頭進行,形成備多力分、事倍功半的現象。(詳第四章)

二十、以網路擴大參與層面以發揮合作精神、吸納不同觀點,切實了解基層使用者的需求,以供修訂相關政策法規及充實各類資訊內容之參考。(詳第四章)

二一、將程序共享(procedure sharing)列入優先考慮的策略,以程序共享來達成資訊共享是值得獎勵的手段。(詳第一章)

二二、從小學起,加強各及學校的應用文寫作、報告寫作、會議紀錄寫作、科普寫作、技術寫作,乃至開會、小組討論等的語言應用的課程,並在研究所作上述各項之研究工作,以提高各級學生的語文程度。(詳第五章)

二三、及早提升民眾對眾多資訊之判斷力的培養工作。(詳第四、五章)

二四、資訊時代的教育規劃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的角色和傳統學校的結構都應考慮有所調整。(詳第六、九章)

二五、具有全面僑教功能的中文網路教學系統,其實就是一個虛擬的文化中心。負責單位應認清自己所扮演資訊服務管理者的角色,制訂規範,搜集資源,並提供方便的使用環境。使網路上的虛擬文化中心發揮功效,海外的華僑教育,將能突破目前困境,開展另一片天空。(詳第六、九章)


Page 3 of 5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