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案 1999年12月

系統評估規範之建置

System Evaluation of Digital Museums

Page 2 of 5

貳、緣由與目的

電腦與網路科技的高度進展,帶來網際網路的普遍使用,不論是政府單位、學術界、產業界都陸續將資訊資源呈現於全球資訊網上,圖書館與博物館亦將其珍貴文獻與藏品建置數位博物館,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連結,擴大瀏覽族群,藉此提升國民文化、藝術及科學方面之素養。

正當世界各國紛紛重視各國文化資產之數位化,並著手推動各項數位圖書館與博物館計畫之際,行政院國科會亦充分體會「數位文化資產」的重要。因此國科會企劃處特別主動規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希望集合各方菁英發揮長才,具體實踐文化資產數位化之理念。

然網際網路之普遍使用除了掀起數位化資訊的旋風外,資訊資源品質則更應為吾人所重視。惟有透過系統評估之研究,確實評判這些資訊資源之優劣,才能確知何為真正有價值之數位博物館。

一般而言,系統評估依系統開發的進度可分為形成性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和總結性評估(summative evaluation)。所謂形成性評估,乃是根據系統開發階段所進行的評估,因此適用於系統尚未建構完成時的評估,而總結性評估則是在系統完成後所作進行的評估。為瞭解數位博物館專案所開發之主題先導系統,是否達成其當初規劃之目標,定期且持續地進行形成性評估實屬刻不容緩之議題;惟有經由評估結果不斷地改進系統,才能充分發揮數位博物館在支援研究及教育大眾的功能。

本計畫除探究系統評估準則之建置及評估流程與方法之理論外,並以行政院國科會委託之數位博物館專案計劃初期所發展的「淡水河溯源系統」為評估對象,由使用者觀點進行評估,提出對該系統的具體評價和建議,作為系統繼續改進之參考。本計畫所欲達成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在理論方面(Theoretical):

1. 研究並建立系統評估之標準。

2. 發展系統評估之方法、流程與步驟。

3. 建立系統評估之機制。

(二) 在應用方面(Empirical):

1. 實際評估「淡水河溯源」系統,瞭解使用者如何使用系統。

2. 從使用者實際評估系統的準則,檢定理論架構中的評估標準。

3. 觀察分析各種評估方法的效果,做為未來評估計畫之參考。


Page 2 of 5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