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案 1999年12月

八十七年度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評審說明

Page 1 of 5

謝清俊 中央研究院資訊所

壹、背景說明

一、資訊科技與文化變遷

網際網路(Internet)的普及,逐漸改變了人們溝通和處理信息與知識的方式。對社會來說,在此變遷下,知識的取得、擁有和利用也隨之改變;對學術界而言,新的工具引導了研究環境的改變,也擴展了知識領域的範疇,新知獲得的速率是前人所料未及的。這些變化雖已驚人,但僅是巨大變化中的幾個例子罷了。真正重要的變化,是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引起的文化變遷。這文化變遷,無疑的,將巨幅改變人類的生活形態、社會結構和文明的內涵;而且,此變遷已經開始,勢之所趨無可規避。

處此變局,不可避免地,我們要面對從舊到新的轉化過程,「如何把重要的文化資產數位化」就成了目前國家的重要課題。數位化的目的是多重的,要言之:一是利於長久保存;其次是數位化後,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供全民共享;再次是可以大量匯集知識,以發前人所未見,產生相輔相成(synergy)的效果。其實,文化資產數位化的好處並不止這些,以上不過舉其大者而已。這就是為什麼聯合國要推動Memory of the World計畫,以及美國推動American Memory,加拿大做Canadian Heritage等等計畫的原因。我國累積有豐富的文化資產,是世界的瑰寶,然而,我們有能力這麼做嗎?我們的環境適合這麼做嗎?時機對嗎?這麼做有什麼社會效益?有什麼前景?本專案就是想探一探這些問題,這個企圖心也正是促成本專案的思考背景。

二、數位博物館專案的緣起

要落實上述的企圖,必需找一個「標的」作為研究和測試的對象,這個標的就是「博物館」。博物館中所典藏的是人類的文明,從原始到現代、從科學到生活、從藝術到工程,……….無所不包。博物館的典藏也包含了有史以來所有記錄知識和感覺的媒介,是故本專案以「數位博物館」為名。

本專案是行政院國科會在「以人文關懷為主軸的科技發展」的前提下,鑑於網際網路快速普及,必須針對文化、教育層面妥為規劃因應,而推動發起。八十七年的三至六月間,國科會(企劃處)邀集了臺大、國科會、和中研院的學者們,經一連串的會議協商後,決定了本案的執行策略,並對八十七年度的專案內容作了初步的規劃。至七月,人事和預算大致砥定,於是,本專案正式展開。

三、數位博物館專案的特質

要將優良的文化資產數位化,是一個極鉅大艱難的過程,不是少數人能做到的,也不是某一個專業可以做成的。以目前的環境而言,我們極需要的是:先建立一個適合跨領域的合作、並可供大眾參與的(包括在行政上和技術上的)基礎機制(infrastructure)。只有在此機制下作長期的努力,文化資產數位化的工作才有可能成功。因此,本專案的執行策略是,在第一年(八十七年度)中由國科會和本專案工作小組,主動遴選國內(以臺大和中研院為主要對象)對文物的數位化有經驗、有成者,組成研發團隊,作基礎機制的建立和數位博物館主題典藏的先期試探。如果一切順利如願,則預計於八十八年度時,本專案將正式對外開放,接受國內學術機構的申請案。

著眼於基礎機制,本專案重視和鼓勵的是:

  1. 跨領域,尤其是跨人文社會和科技的合作,
  2. 子計畫之間的溝通協調,
  3. 工具與規格的共享,標準之設立和資訊的透通無阻,
  4. 更重視整體發展機制之建立,和
  5. 社會效益的評估,包括資料訴求對象與呈現方式的設計、使用親和度等。

我們以為:只有建立了整體發展之機制,才能持續的發展、才能讓大眾參與;只有能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才能說明本專案的執行正是時機。這些著眼,使本專案和一般學術研究計畫的性質,有著明顯的不同。

四、本專案和其他相關計畫的關係

本專案的性質和其他學術性計畫或綜合型計畫的關係,可用圖一說明。在圖之左,是傳統學術界、文化界所累積的知識或文物,其研究工作之推動多由國科會各學術處主辦。居中的是本專案。圖之右表示本專案產出的應用面。由此圖可知,本專案主題計畫的內涵,是嚴謹且高品質的學術典藏。此要求(或特性)不僅關係到典藏內涵的價值以及資訊的深度、廣度、正確性與精密性,也涉及以後的增長和擴充性、適用性等。這是將重要的文化資財數位化的必要條件。

本專案之定位關係

圖一:本專案之定位關係

本專案與國科會各學術處之計畫內涵雖稍有重疊,然而實施重點並不相同。諸如,純學術研究計畫由各學術處主持,本專案不涉其中;各學術處對基本資料整理的計畫不多,然而,就內涵而言,本專案卻極度重視資料的深度、廣度與完整性等。這些都二者明顯的不同。然而,各文化內涵專屬資料之整理並不是簡單的事,這是必須要有專門學養才能勝任的。復次,這些整理過的資料如何數位化,也是需要有專門學養與經驗。是故,本專案仍有其學術上基本研究之內涵。

由上的說明,本專案的性質可縱述如下:本專案不專門從事學術研究,但含有學術研究的內涵;本專案有濃厚的工程意味(要有具體的產出),但成果卻非終端產品,而是文化產業和資訊產業據以加值的上游。本專案試圖建立自學術、文化乃至產業、生活、教育等的一貫之體系;除強調人文與科技之結合外,也強調人文與產業之結合,是一個典型跨多領域的綜合規畫。


Page 1 of 5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