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整理研究出版現代化國際會議•北京 1995年7月22-24日 古籍校讀工具 |
Page 4 of 5 |
伍、知識結構之利用前文已談到,所有的佛經內容結構可共用圖一中的科文來解析。此所謂的科文,即是一知識結構。原則上,根據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知識結構種類甚多,本文所採之科文其結構單純,為數學中之樹狀結構。在CDP中並不排除用其他知識結構,例如語意網路等,這類的擴充日後當視需要一一補足,目前,則以樹狀結構代表各式知識結構來做說明。不同的佛經其正文不同之處,則主要呈現在「正宗分」之內;然而,若是異版的佛經,則可共用同一個「正宗分」,讓我們用周止庵和釋印順的心經科文的正宗分來說明。 |
圖四:《心經》的「正宗分」科文(周止庵)
依周止庵《心經》的「正宗分」科文如圖四所示。在圖四中,正宗分的樹狀結構提要已將鳩本《心經》和玄奘本《心經》剖析得一覽無遺。佛經中所用的科文通常不只一個,圖五則用釋印順的《心經》科文來解析。透過科文,我們可以找出相對應的經文;透過經文,我們可以找出相對應的科文。至於經文之注疏、校勘、評述也可以透過科文而形成文獻間的內容關係網(即構成 Hypertext,並可提供上述各書中註解文字之相互參照)。對照周止庵和釋印順的《心經》科文,可以發現彼此間並非一一對應,而且對照的經文也有不同。如周止庵科文中的「總標」,對照玄奘本為「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而釋印順科文中的「泯相證性觀(正證)」,對照玄奘本則為「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所以任何一個《心經》版本,雖然都可以用任何一個《心經》科文解析,但必須透過一個特定的科文,以找出由該科文衍生而來的注疏。 |
圖五:《心經》的「正宗分」科文(釋印順)
Page 4 of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