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1997年6月20日

計劃提要

Page 3 of 3

參、綜合建議

無疑的,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己帶來了人文、社會方面許多變遷;這些變遷既深且廣,深到使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的基礎結構和思想都起了變化,廣到無所不在、無可逃避。然而,我們的社會在長久文化和科技欠缺調和的狀況下,這變遷的情形就更形嚴重。本來,如何善用資訊科技的根本能力,是築在文化上的,以我們固有的文化力量,應該是可以好好駕馭資訊科技,並能掌握未來的變遷的;可是,目前所顯示的情況是資訊科技似脫韁野馬(唯利是圖),文化和社會變遷如失舵之舟(惶惶然不知所之)沒有人知道未來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處此情境,本研究各組建言踴躍,巨細兼有。限於篇幅現僅摘其要者,分別條列於次。然而,為了正確的了解,仍請參閱各章節原文為要。

再者本研究所列之建言,僅為綜合目前所見者,雖具參考價值,究非完整週詳之規劃。為施政計,『如何因應資訊科技帶來的衝擊和變遷?』和『如何發揮文化力量充份善用資訊科技?』,仍是急待深入研究的課題。

 

壹、關於行政方面

一、配合資訊科技的發展,重新區隔經濟部門,掌握社會階層、階級的分化,以利各種社會、政治和民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二、配合資訊科技的發展,加強研究我國和國際社會政經關係的影響,更應注意兩岸關係的演變和影響。

三、加強研究資訊科技發展對我國國家、社會關係以及政治、經濟關係的影響。

四、加強資訊科技可能帶來的失序及風險等問題的管理,包括:社會、政治、犯罪、精神疾病等並組成危機處理隊伍。

利用網路,加強宣導,增加政府與民眾間的了解。

充份利用資訊科技,改善行政效能,提昇國民生活品質。

 

貳、關於人的方面

研究新傳播媒體(如網路)對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人際關係、思考方式、文化認知、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影響,並注意人之「文化藩離」、「歷史觀」和「文化傳統」的改變。

應特別重視新傳播媒體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並採取因應措施和研究。

針對網路算命現象予以教育,以正風氣。

 

參、關於倫理道德方面

推動資訊倫理道德教育

研擬對付傳媒,尤其是網路上的色情和暴力資訊,傳播的管理方案。

徹底研究大眾傳播界的專業倫理及自律問題。

研擬推動『合作』、『協力』、『資訊共享』等倫理的觀念和機制。

 

肆、關於教育方面

以全方位的宏觀,配合資訊科技發展,重新規劃各級教育。

實現全民資訊素養教育,包括正確的資訊認知和意識型態。

規劃培育、延聘及訓練適合資訊社會需要的教師。

研發適合的教學內容、方法及素材,以充份發揮資訊資源的教育功能。

加強科學普及教育,包括醫藥,科技等。

開展科技與人文相輔相成之教育方針及社會教育。

 

伍、關於媒體方面

長期研究各種媒體對人文、社會的影響。

研擬明確的傳播政策,確立管理原則。

協助各類傳播媒體,如印刷、出版、電影、雜誌、報紙、電視、有線電視、廣播等,對資訊科技衝擊的因應之道。

徹底研究大眾傳播媒體的專業倫理道德,以及自律問題。

加強科學傳播和徹底發揮媒體的教育功能。

 

陸、關於社會方面

注意網路對社會的影響,及早研究。

二、注 意網路帶來的雙重社會型式象現。

喚起國民對『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和影響』的關懷和警覺,持續進行科技與人文的系列對話,並建立共識。

 

柒、關於資料和資訊方面

推動公共資訊系統。

二、建立完整可靠的記錄與統計(特別是網路及各媒體方面)。

加強知識性資料庫之建構。

建立尊重和重視資料、資訊和知識的認知。

釐清資訊和資料的產權。

 

捌、關於資訊軟、硬體的建設方面

普及網路,包括各級學校及工商服務及公益界。

健全資訊產業﹔建立合理的資訊加值產業環境。

研究或引進網路之安全及管理技術,建立網路秩序。


Page 3 of 3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