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1997年6月20日 第七章 資訊網路與臺灣社會 |
Page 5 of 5 |
伍、建議事項
本研究,首先要特別提出的建議是,對於NII對人文社會影響之研究應進行嚴謹而積極之規劃,並有效推動執行。這個總計畫時間甚為短促,勉力完成後,能否有實質之貢獻恐怕還有待評估,大部分都在初步探索階段。對於資訊與人文社會之關係這樣重大而複雜的現象,必須投入更多研究人力,在研究理念架構和實際經驗研究上進行深入之研討。政府相關部門應規劃專案研究計畫,並採取嚴謹之評審制度公開求研究計畫以進行深入廣泛之研究,切實提供政府與民間具實質意義之參考。以下則僅就本章前述研究所得提出初步建議: 一、建立完整之網路使用記錄與統計。要發展資訊網路,必須要掌握資訊網路使用之各種記錄與統計,據此推動和研究資訊網路計畫者可以隨時獲得這方面資訊,而能做出更切合實際需要的規劃。此項工作建議由資策會相關部門,或由政府委託開拓基金會等民間團體或機構執行。 二、加強知識性的資料庫之建構。知識性資料對社會文化乃至科技極為重要。在中央研究院和其他已經大量將典籍文獻電子化的基礎上,政府和民間團體應更積極從事。同時對於一般日常生活所需之知識性資料庫之建立和即時訊息的提供也是非常重要的。若有豐富的各種典籍文獻資料庫可厚植國內文化和學術發展的基礎;生活知識資料庫和即時資訊之提供則可提升生活品質。這種對資料的重視並實質有效的提供,應該是資訊化最核心最緊要的工作。 三、推廣網際網路至大學院校之外,尤其是工商服務業及公益界。這種網路的使用不應太著力於網上購物,應該著重業務的發展與資訊的獲得、提供與交換。目前資策會等單位,似太重視購物等商機的提升,這和資策會官方的身份不甚相合。 四、健全資訊產業。網路服務業無利可圖的現象有關部門應加以徹底研究,擬定合理辦法,發揮其應有之服務業務之功能,杜絕其提供色情網站途徑。 五、針對算命網路泛濫現象,政府和民間的教育部門應建立網站,提供民眾充分資訊來了解算命之虛妄。其間可多以實例來解構這類命相偏風。 六、加強對資訊本身性質與意義了解之電腦教學。在電腦運用上,對資訊本身性質和意義的了解和掌握應有助於發揮電腦更積極的功用。 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