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案 1999年12月

系統評估規範之建置

System Evaluation of Digital Museums

Page 4 of 5

肆、計畫成果自評

本計畫之目的在建立系統評估規範,研究中除探究系統評估準則之建置及評估流程與方法之理論外,更實際以使用者觀點評估「淡水河溯源系統」,深入了解使用者在該系統上資訊尋求行為的特色。此外,研究者並嘗試進一步探究系統評估機制的建立,以作為其他系統與評估研究之參考。因此本研究不僅對淡水河溯源系統的改進有所貢獻,對系統評估之相關研究亦相當有價值。

透過本計畫之執行,研究者對未來之系統評估研究提出下列若干建議:

(一)持續修正系統評估準則

系統評估規範與系統評估準則為系統不斷進步的推動力;系統若欲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進化、提升品質,則須有賴系統評估的研究,因此在評估系統時,各項標準的適用性與新穎度便相當值得重視。

(二)系統評估方法與流程之設計

  1. 使用者的選擇:在評估前應審慎選擇評估對象,最好以使用者族群為主,深入瞭解一切面向,才能完成全面性的評估工作。

  2. 網站設立目標:網站應說明主要服務對象、服務項目和欲達到的效果,作為架設網站的遵循方向及評估時的檢視工具。

  3. 使用者的閱讀習慣和目的:使用者的閱讀方式往往決定介面的呈現,而尋找資料的目的,則會影響搜尋行為和網站功能。

  4. 使用性:使用性包括系統使用上的各種問題,例如:該網站是否易於尋獲、使用過程和使用後的滿意程度。

  5. 航行功能:系統應標示其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讓使用者在航行時知道所在位置。

  6. 質量並重:評估工作過去多偏重於統計數字,然統計數字僅能說明表面現象,未來系統評估研究應朝向質量並重的方式。

  7. 整合評估方式:數位圖書館的整合性評估方式應按系統實際的發展狀況或被研究者的特性,在不同階段用不同評估方式。

  8. 評估工作的進行:評估不僅具有階段性的對象和目標,而且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才能與系統一同進步,更趨完整。

  9. 評估工作的檢討:系統不斷進步,評估工作水準的不斷提升,促使每個評估研究需要再思考、再改進。

(三)系統評估機制的建立

系統評估的機制可依主題計畫之發展與評估之目的分為「需求評估」、「形成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在系統發展的初步階段,系統建置者必須了解使用者需求,據此進行系統分析與設計;至系統完成規劃,發展一套雛形系統後,系統便應注意持續進行形成性評估的重要性;待系統開發完成後則全面進行總結性評估。

(四)陸續為其他主題計畫進行持續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

本計畫雖僅以淡水河溯源系統為例,但研究者希望日後仍能為其他主題性計畫進行持續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不僅因為評估研究對系統與使用者的重要,更由於系統評估對發展中的數位圖書館與博物館計畫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以本計畫為例,系統評估的結果不但可提供淡水河溯源系統作為繼續改進的參考,評估系統所採用的研究方法與過程更可為往後的系統評估研究累積經驗,使未來的系統評估研究更趨完善。

(五)建立計畫網站

本計畫雖由於計畫性質的不同以及受限人力資源的限制而無法建立計畫網站,但以目前電子圖書館與博物館的發展趨勢以及各界對系統評估的重視來看,建立一個計畫網站確有其必要。計畫網站將公佈系統評估之機制、評估準則及其方法與流程,建議各主題系統應在何時進行需求評估、形成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建議各主題計畫適當的評估準則與評估方法流程,並接受各主題系統的委託進行實際的系統評估與使用者評鑑,提出對該系統改建的建議,充分發揮數位博物館專案各計畫間應有的合作關係。


Page 4 of 5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