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案 1999年12月

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技術彙編


『數位博物館專案』是國科會推動「科技對人文的關懷」政策下,由國科會企劃處主導的一個行動。其主要目的是以多媒體的網際網路網站作科學知識推廣的工作。第一期計畫始於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共有十一個為期一年的子計畫,陸續自八十七年八月執行至八十八年十月。為協調此十一個子計畫彼此間的事務,本專案於八十七年九月在中央研究院成立了『數位博物館專案辦公室』。這本書即是本專案辦公室在各子計畫完成後,將各個子計畫所使用的、規劃的、建議的技術規格,彙編而成的冊子。在結束第一期計畫的收尾工作後,本專案辦公室亦於十一月底結束。

本冊子的內容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各個子計畫在數位化文物時,所使用的規格。各個子計畫涉及的文物頗為多樣;這些規格或參考國外的計畫、或自行實驗開發,因此,這些規格對於有志於網際網路發展的朋友,應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第二部份是各個子計畫在整理文物資料時,所發展的後設資料(metadata)。某文物的後設資料即該文物相關的屬性、背景資料、背景知識等,通常它不涉及該文物的內容。後設資料的直接用途是用來描述、了解該文物。又因後設資料不涉及該文物內容的緣故,故可以取其共通的訊息和結構,作為資訊檢索、引得、分類、以及製作具相容性的資料庫和資訊系統、或是結合相容的系統……等等用途。在網際網路急速蓬勃發展之際,後設資料之於網路上的加值產業(value added industry)、內容產業(content industry)、或是數位化的文化產業,具有無比的重要性。在國內,對後設資料作有系統的整理、發展和應用,此應屬首次。是故我們不惜篇幅地,將本專案中各個子計畫的後設資料相關的原貌,收集在第二部份中,以供第二期計畫,或是後人參考。

第三部份是關於系統評估的資料。評估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我們強調的是在製作網路上的內容之際,即應一道做系統評估。這樣才能確保產出的品質。此外,本專案的評估資料,亦有助於對本專案的了解。

由於本書編輯時程異常緊湊,各章節的資料全以各個子計畫所提供的原始形式呈現,因此,行文的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如:名詞的翻譯、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方式、或是有錯字、排版問題等等。這些都要請讀者諒解。又,數位博物館專案的第二期計畫,已於八十八年十月由台大領軍展開,本書中之種種技術資料,或隨技術之發展或隨經驗之累積可能而有所更新,敬希讀者注意。

本書由張翠玲小姐獨力完成版面的編輯作業,借此一角特銘謝其辛勞。

謝清俊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 耶誕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