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願行─基隆女子佛學院  
滄海之珠•入學因緣
滄海之珠入學因緣生活隨想回鄉偶書離情依依叢林風光烹飪社妙聽聞花緣花圓鄉間小路-茶旅

入學因緣/還要再當掉幾生幾世


文/吳亦娟

  一九七六年,八月五日晚間,馬偕醫院內一位女娃出世了!「啊!頭出來了,看樣子應該是男孩,一片寂然,唉!……大失所望。」這是重男輕女的父親,日後所說的神話。

  海風、木麻黃、螃蟹、石榴樹,是兒時最深刻的記憶。想起一群小蘿蔔頭呼囂往返於社區之間,不覺莞爾,那是無憂無慮、自在逍遙的日子。跳高、官兵捉牆盜──小學;背著大書包成天啃書,變做一條大書蟲,蠶食鯨吞地吸收日月精華──恐怖的國中印象;高中夜以繼日猛趕作業,慈悲的老師拼命退件,整夜與睡眠魔頭抗戰,……惡夢!

  有人說,字裡行間出現了「想當年、以前啊」諸如此類的話語,嗯!有老化現象,年紀大囉。浴巾、被單,似乎是兒時不可或缺之道具,披著它跑來跑去,好不快樂;當搭上縵衣的剎那,迅速聯想至此。家中若有幼童喜愛此項遊戲,不知那一生那一世曾經修行善法。

  學習佛法必須感恩於高三同學,他們殷勤不倦、時時接引,讓一位只知唸彌陀的我,得以薰習佛法;進而皈依、授戒、乃至就讀學院。普門寺亦是使自己成長的搖籃,共修、法會、流通處。而青年會是溫暖的苗床,點滴滋育於懵懂;這一路來,承蒙諸佛菩薩的接引,一步步的走入這浩瀚法海,尤其是授戒後,有股莫明力量,催促著你快回去!快回去!回到那塊寶地。

  人生在世,所做為何?不知道,難道就是一輩子,上班、下班?意義何在?十八歲初入社會時的想法。接觸到佛法的剎那,有股熟悉的味道;特別是打禪時班首師父開示之話語,字字札入心底,你還要再「當掉」幾生幾世的生命啊!瑜伽燄口中,不斷示現無常、人生苦難,你還執著什麼呢?因此,決定斷己後路,暫拋親情,到學院就讀。記得要離開家前一晚,是個颱風夜,新聞快報不斷播出災情,不是停駛就是停飛,真的走不成了嗎?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雲野鶴自由身,松門十里時來往,笑揖峰頭月一輪。」──大佛送我的第一句話。

  「人身難得今己得,佛法難聞今己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大佛送我的第二句話。

  對於相當掛心家中事物的我,這兩句話還是推不動,真正下定決心逃離枷鎖,是普門寺整個七月的焰口法會,其中的施食,不斷告誡自己,人生如此苦,不努力辦道,下一期生命會到何處都不知道,須要執著嗎?放不下嗎?能有逃離火宅的出路,要將其封閉嗎?

  是啊!走出來了,走入佛法寶庫;

  能捨離了,捨離親情的牽絆;

  能力行了,將佛法力行日常生活中。


上一篇入學因緣下一篇
悲智願行─基隆女子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