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委辦研究計劃 1998年2月

第一章 資訊、知識與網路之性質

Page 4 of 7

參、機器駕馭下的知識

電腦和網路是駕馭數位媒介主要的工具和技術,也是國家基礎資訊建設的主要物質建設部份。從使用者的觀點,此即以機器駕馭知識。機器駕馭下的知識有其重要的特徵。本節將從知識的傳承、運用和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一一說明。

一、媒介的整合

媒介的整合含有媒介的統一、工具與設備的劃一或相容、和技術與使用者界面的相互為用等主要內涵。近年來各式各樣的家電正在合併個不停,像時鐘、計算器、電話、呼叫器、答錄機、傳真機、影印機、個人電腦等。這正是媒介整合表現的徵兆。網際網路則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威力最強的媒介整合環境。

媒介的統一前面已經說過。工具與設備的劃一或相容,是要靠工業標準的建立。受到發展經濟的推動和網際網路應用的牽引,建立工業標準早已不是一個國家的事了,它已是搭建地球村的基礎工程,和我們國家的未來發展關係至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種種應用,又何嘗不是靠標準的建立呢?

尤有甚者,網際網路的種種應用不僅要工業標準,更要靠與文化相關的標準或規範。語言文字需要規範和標準是眾所周知的,各體文章、書報雜誌、文獻檔案、音樂藝術等等,在網際網路之下,規範和標準之需求已然更殷切、更迫切。與文化相關的標準或規範有兩個特色:一是它和工業標準的考量不同,必須要顧及到我們的歷史、文化;二是一定要靠自己做,無法套用國際上的標準,但必須與國際標準相容。換言之,與文化相關的標準或規範,不僅要照顧現在、未來(這是工業標準所照顧的)還必須要照顧到過去。

能發展出共同相容的機制,是真正做到資訊共享、程序共享的基礎。可是,我們建立工業標準的努力實在不夠,更不要談與文化相關的標準或規範了。可是,在網際網路上從事教育能不理會與文化相關的標準或規範嗎?是故,為了促進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種種應用,目前實有重新檢討、建立相關標準和規範的政策和策略的必要。討論標準和規範,為省篇幅,茲從略。

二、資訊的匯集與典藏

大家都知道,目前網路上的各種資料非常豐富,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累積,就像是一個碩大的數位圖書館。資訊匯集在網路上除了傳遞方便之外,還滋生出下列重要的性質。

1.資訊的匯集能夠產生更大的知識匯集

小說裡常常將一份寶藏圖一切為四,一個人拿一份。對資訊而言,每人拿到的是四分之一;對資訊承載的內容來講,每人拿的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部份資訊所承載的知識不等於原來知識的四分之一;這是因為匯集以後,彼此相互的作用,能產生更多內容的緣故。同理,我們能從很多沒有機密資料的匯集裡面,發現一些機密資料。做研究也是這樣的,文件收集多了之後,自然能發前人所未見。

網路上所知的匯集,表示在不同的領域、時空、語言文字、文化、社會背景等等的資訊,全部都被匯集到電腦、網路上,不僅可以提供各種儲存、傳遞、檢索、和互相參照、鉤稽、比對的服務,更可以提供更新、累積、以及無窮無盡的處理功能。這樣的匯集固然能促進文化的融合,但也造成了「文化侵略」的危機。

對教育而言,網際網路的匯集,不僅突破了圖書館的館藏知識,更打破了校園的籓籬,使學校能用的教育資源暴漲,達到史無前例的豐富。如何善用此情境發展教育、教學,以與社會轉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就成為邁進資訊時代的最重要的挑戰。

2.使行業間產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synergy )

資訊的匯集是用機器來管理、駕馭的。經由這種駕馭,使得各行業之間能充份溝通,以得到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效果。以往,各行業之間橫向的了解、聯繫是很少的,這也許是溝通不易的緣故。譬如,很多人說,這些學電腦、學工程的人都是死腦筋,做出來的東西真不好用。老闆也知道,要求電腦工程師做好用的(user friendly)軟體,真是痛苦。有了網路以後,要解此難題可就有新點子:跟表演藝術者學。表演藝術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最重視觀眾(user)的感受,已累積了豐富的經驗、知識。電腦界不需要再重起爐灶,所要的只是請教(溝通)。像這種行業的合作,過去是想不到的。

用機器駕馭知識,在知識運用的方法和效果上,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和作用,也劇烈的改變了師生之間、學科之間的關係和知識的傳承方式。

3.創造力的提昇

資訊的匯集對創造力的產生也大有裨益;資訊匯積多了,各式各樣的線索、刺激自然就多了,創造力之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人們的創造力已公認是資訊時代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如何培育、提昇創造力也已是過各國教改的重點。創造力的養成和社會的人文、價值體系息息相關,只靠專業知識的傳授是做不到的。因此,如何在人格的養成和知識的傳授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就成為未來教育的首要目標。

4.生生不息的資訊

匯集能使資訊生生不息的生長,如賦予資訊生命。試想:資訊的匯集使所知的典藏更豐富,因而促進了數位典藏更多的運用,由新的應用又產生了更多新的資訊,因此更豐富了典藏。這就成了生生不息的循環,使得資訊或知識得以持續累積成長;用得越多長得越快,以致於生生不息,活出嶄新的現代風貌。

在網際網路生生不息的資訊將成為未來儲存、累積知識的主要所在,已是不爭的事實。知識的典藏和教育、文化之關係密切,這也是本計劃討論的重點之一。


Page 4 of 7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