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委辦研究計劃 1998年2月

第七章 網路合作環境對中文教學組織的影響
    ──從教育本質面分析
Page 2 of 4

貳、網路合作環境對教育影響

一、對教育本質的影響

本研究引中庸論教之旨,將教育界定為恆以人性為本。教育的本質是人性,並以推廣與提高人道為目的。自此點觀之,人性是恆常存在而不變的,故教育的本質不會因為網路合作環境的浮現而有所改變。

二、對教育特性的影響

中庸論教全篇貫穿「修道之謂教」之宗旨,而以發展誠性為中心,以誠身為本務。誠身則以「擇善固執」為方,擇善固執包括學、問、思、辨、行等五事。擇善固執則以「慎獨」當下手工夫,念念致良知,讓私欲自然脫落,明復本体則誠身之事畢。網路合作環境對上述教育特性之影響若何?首先提出網路合作環境之主要特性,再分析這些特性對教育的影響:

(一)在新的技術環境之下,資訊(所知)產生的速率,數百倍於過去,因此人們將面對龐大而持續大量成長的資訊。而新的技術又能突破時空障礙,資訊瞬息即至,無處不在;而資訊取得的成本又很低;再加上資訊展現的方式又具吸引力,可以多媒体或虛擬實境展示,這種情況對於提高人性或推廣人性,將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試分析於下:

  1. 大量的資訊可能讓一個人花費比過去更多的時間去瀏覽、去管理、去吸收、去回應這些資訊。相對而言,花費在誠身之道,慎獨工夫的時間極可能會相對減少。就此點而觀,則對提高人性而言,似乎存在著負面的作用。

  2. 這些大量的資訊中,能夠啟發人性者,所佔比例若何?不能啟發人性,甚或障礙人性者所佔比例若何?就整体而言,若前者多於後者,應是有助於教育的。但就個体而言,即使比例高,而受教者取用哪一類的資訊呢?又是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即使有大量良性資訊,而受教者不取,雖有少量惡性資訊,而受教者趨之若騖,其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二)電子資訊展現方式可以圖文並茂的使用介面,提供虛擬實境的閱聽環境。以資訊送入個人的通路而言,多半局限於眼、耳兩個通路。在人性啟發的過程中,通路是一個必要的角色,透過通路將訊息傳入個人,個人在接受刺激之後,頓然轉化心性的一個過程,過份強調眼耳兩個通路,而忽略了,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的整体交流,或自然界與受教者之間的交流,會導致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

(三)虛擬實境的展現方式,所模擬的情境,不受時空的限制。譬如說,可以在數秒鐘之內展現春生、夏長、秋收、冬枯的景象。這種壓縮了時間向度的情境,無形中會讓接受者誤以為真,而對許多現象產生急躁的情緒,對一切變化,沒有耐心、不耐等待。事實上,這對誠性,就是一個反向的作用。相對於一個在自然環境中受教的人,在與大自然的互動中,就能體認而激發出柔順而善於等待的人性特質。

(四)慎獨的工夫,是念念往內心觀察,而豐富的資訊與頗具吸引力之具像的展現方式是否會促發求教者向內觀察的工夫,或是剝奪了求學者慎獨的工夫?

(五)談到依存閱係的改變,過去求學者依賴老師的啟發,因為對人性的認識需得自於老師。因為時空的限制,老師能教導的學生就很有限,若利用新的網路環境,則老師的角色可以在網路上複製,是否有助於推廣人性?

(六)在網路上的老師,已經不是老師的整体,上網路必然損失有許多訊息,在非整体的呈現之下,受教者的受益程度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七)網路環境下,傳播的效果,使許多事人盡皆知,且公開比較,只有追求卓越,保有特色才能夠生存,是故提升品質,累積知識,精益求精是必要的手段。這對於教育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有待討論,只有卓越者才能生存,表示資訊的品質更多,知識之產生,累積更形精嚴。但這對人性啟發的影響又是什麼,精嚴而豐富之知識能否有助於人性的啟發?

(八)基本的課題是:

  1. 如何把誠性放上電子媒介上載送?
    電子媒介能夠載具誠性嗎?
    網路環境能夠傳送誠性嗎?

  2. 如何把誠性送入求學者的通路之上?誠性若能以電子文件方式儲存,電子文件經由網路傳遞之後,誠性能否送入求學者之通路,而不失其本質呢?

  3. 如何讓受教者接受電子媒介上傳送的誠性的訊息?不可否認千百年來,多少明見本性的賢者,經由自古以來的載具色聲香味觸,送入求教者的眼耳鼻舌身,就在剎那間,引發出人性的智慧之光。自古至今,學校之所以可貴,就在於學校提供了一個天清地寧的環境,讓老師和學生可以自由的思考,無限制的對話,也就在這些潛移默化之中,迸出了智慧的火花。在網路環境中能提供這麼一個無拘無束而深具啟發性的對話環境嗎?


Page 2 of 4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