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怕輸贏,只怕太少輸贏 | 86年06月04日 | |
| 遊戲有輸贏,課業上也是有輸贏,有第一名,當然也有最後一名。但是有些人老是前幾名,有些人老是倒數幾名,這個遊戲就不好玩了,難道沒有其他遊戲可以玩了嗎?……
上星期二在辦公室接了一通心源打來的電話,電話那端傳來他興奮的聲音:「爸爸,今天呼拉圈比賽,我搖了兩百多下,全班有七個人搖得一樣好,老師說要請我們喝飲料!」 這個星期二他們班上比跳繩,我下班回家後,問他跳得怎麼樣?問了幾次,他總是不回答,成績大概是難以啟齒吧! 比賽前,他呼拉圈最多搖五、六十下,但是看到同學可以搖到兩百多下,因而激發他的潛能,也搖到兩百多下,所以他非常興奮。至於跳繩,只不過最近幾天才開始練習,成績並不穩定,有時可以跳到四十幾下,有時只有四、五下。這次比賽的成績顯然和預期的相差太遠,不提也罷。 幼稚園小班時,叔叔開始教心源玩撲克牌,他第一次領略到什麼是「輸」。連續輸了好幾次以後,他也不禁抱怨:「幹嘛我都輸!」然而輸歸輸,總比無聊好,他還是不斷的找人陪他玩,姑姑、阿嬤都行,我當然是拒絕他最少,贏過他最多的人了。記得他第一次贏的時候,眉開眼笑,喜不自勝,更是興致勃勃的找別人玩。 幼稚園大班後,撲克牌越來越少玩,而逐漸由象棋取代。媽媽時間雖然多,但是對於有輸贏的遊戲,她都不太愛玩,所以在家裡,我還是心源的唯一對手。每次玩象棋,我喜歡玩半盤,他喜歡翻對子,因為翻對子他比較可能會贏,不像半盤輸多贏少。 有次帶他到阿嬤家,我正在看一本書,心源又一直要找我玩象棋,我說誰輸了,誰就得重新把棋子排好,以往我們都是兩人一起來重排。他輸了幾次後,覺得這樣太吃虧,就開始後悔。由於每次在阿嬤家,我們都會留下來看一休和尚,我就靈機一動(當然不需要像一休一樣抹口水打坐),提議誰輸了,就當李武靖,贏的人當將軍,將軍要李武靖排棋子,李武靖怎麼可以不聽話呢? 這一招倒是挺有效,心源輸了,就變成李武靖,排棋子的人現在是李武靖,不是莊心源;吃虧的人是李武靖,也不是莊心源;而且李武靖是不會和將軍討價還價的。既然不喜歡做的,都推給了李武靖,那他也就沒有什麼怨言了。 他也不全然都輸,只要玩電視遊樂器,我便不是他的對手。前一陣子,我在電腦上裝了一個坦克大決戰,結果十關贏不到一關,讓他得意好久。 有一次我提議:「我們只是玩,不要比輸贏。」他說:「不要!那就不好玩了。」的確,有輸贏才好玩,尤其玩大富翁,最好玩的,就是讓對方破產。 遊戲有輸贏,課業上也是有輸贏,有第一名,當然也有最後一名。但是有些人老是前幾名,有些人老是倒數幾名,這個遊戲就不好玩了,難道沒有其他遊戲可以玩了嗎? 這次呼拉圈比賽,心源說杜卓恩搖得好輕鬆,好像不用出什麼力氣,不像他搖得臉紅氣又喘。杜卓恩搖呼拉圈顯然技高一籌,而跳繩比賽,也會再出現另一個技高一籌的人,但是這些人在課業上並不見得是技高一籌。 每個人的天賦並不相同,有些人花了很多時間猛看書,才得了八十分,但是卻有些人隨便看看就有九十分。我們並不怕課業上有了競爭,但是卻怕只能在課業上競爭。課業上的競爭,每班前五名的永遠只有五個,而且通常也是那五個,其他的三十個完全被排除在外,這是多麼的不好玩,多麼的不自然啊! 我們鼓勵多元化的競爭,好比這次的呼拉圈、跳繩比賽,可以看到另外一群天賦異稟的人出頭。有些人字寫得漂亮,有些人歌唱得好,有些人會講故事……,我們為什麼不把他們發掘出來呢?多一些比賽,多一些競爭,多一些輸贏,讓更多的同學發揮自己的潛力,瞭解到自己及別人的興趣和天賦。 |
||
![]() |
||
| 上一篇 • 6月目錄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