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用錢橡皮擦 870924
  既然心源覺得零用錢拿來買橡皮擦綽綽有餘,那麼他堅持買的這塊橡皮擦,我就把它當作是領零用錢的信物。……

snaker.gif (2276 bytes)

  一開學,心源就找不到橡皮擦,我除了先把我的橡皮擦借他用以外,也要他繼續找看看。結果當然還是找不到,我說橡皮擦分一半給他,他不願意,想買一塊跟我一模一樣的橡皮擦。可憐的橡皮擦,從心源上學以來,不知「走丟」了多少塊?

  這讓我不自覺的想到陳文士先生寫的〈一雙手,十塊橡皮擦〉:

  「中國四十年代,農家經濟差,彼此環境相差不多,因此,上學的孩童,能有一支帶橡皮擦的鉛筆寫字,就心滿意足。記得當時的鉛筆,沒帶橡皮擦的一支是三角錢,帶橡皮擦的是五角錢;雖然帶橡皮擦的只有五角錢,卻也讓家長們面有難色,而能有源源不斷的三角錢鉛筆用,也就不錯了。

  小學是啟蒙教育,習字是重點,鉛筆消耗很快,常向家長要錢買鉛筆,家長給得也不怎麼高興,有時拖拖拉拉的,直到你真的沒筆寫字才給;因此對當時得來不易的鉛筆相當珍惜,一支鉛筆從買來到寫完,除了削斷及不小心折斷外,中間絕對是沒半點浪費,即使寫到最後,僅剩下短短的筆頭,也要物盡其用找個套子套上,寫到筆心消失為止。唯有如此,家長才願意,再拿錢讓你買一支,那像現在的小孩,成打的買來放著,鉛筆盒裡,各色各樣的鉛筆與橡皮,讓人羨慕。

  因為絕大多數的學生,沒有橡皮擦,寫錯字時,都會自求多福的想辦法把錯字塗掉。有時會向同學借橡皮擦,但大多數是用手指沾唾液來修改。雖然老師屢屢告誡,寫錯字時,在寫錯的字上打『×』,再把正確的寫在旁邊即可,但同學們回家寫作業時,往往忘了老師的叮嚀,尤其考試時更甚,寫錯了就是唾液與手指齊用,一根手指頭擦髒了,換另外一根,十指輪流使用,經常把簿本及試卷擦得不成一個樣。

  當老師改作業簿時,看到簿子上,黑鴉鴉的山水畫,不知從何改起,每次發作業簿,總是叮嚀同學們寫錯字時,盡量不要用手指頭去擦它,免得弄壞簿本;有個同學,每次繳的作業簿、或試卷,不僅髒,且有不少眼洞,讓老師看了頭痛。有次月考時,老師又看見他用手指頭在擦試卷,語出幽默的說:『某某同學,請不要用你那十塊橡皮擦,擦試卷好嗎?』此語一出,全班哄堂大笑,因為每個人都有『十塊橡皮擦』,不僅那個同學在用,其他人也都在用,只是不像他粗心大意把簿本、試卷擦破。

  『十塊橡皮擦』道盡當年農村生活的艱辛,也說明當時孩童,求學之刻苦,給身在其中的我,留下了永不磨失的童年記憶,也從小養成了『愛物惜物』的習慣。今日孩童,物質條件豐富,無與倫比;有時看到那還可使用的鉛筆就被無端丟棄,心裡總有些許的惆悵,畢竟『十塊橡皮擦』的歲月,已經遠離很久很久了!」

  這一篇文章,心源很久前就看過了,這回無意中再把它找出來,他說還要再看一次。掉了一塊橡皮擦,對他來說實在不算什麼;即使要他出錢去買,一塊橡皮擦二十塊,他每個星期的五十塊零用錢也綽綽有餘。

  既然心源覺得零用錢拿來買橡皮擦綽綽有餘,那麼他堅持買的這塊橡皮擦,我就把它當作是領零用錢的信物。每個星期一發零用錢時,他必須拿著橡皮擦來領,若是看不到橡皮擦,就甭領了,直到橡皮擦找到為止。

webup.gif (5702 bytes)
上一篇 9月目錄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