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
大殿內所供奉的是楊枝觀音,手持楊枝淨瓶,是近代最常見的觀音造型。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始於印度,爾後傳到西域、中國、西藏、高麗、日本等地。據《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載: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之前已經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由於悲願濟度眾生,再現菩薩相常住西方淨土輔佐阿彌陀佛。
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名觀世音菩薩。又因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又稱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可以應機作種種化身,尤其近代常以女身應化,大受女眾的歡迎。
菩薩化身的形像特別多,常見有所謂的「六觀音」、「七觀音」、「三十二應」、「三十三觀音」,大都為密宗所傳,亦有許多是藝術家所創造。
《觀無量壽經》載:阿彌陀佛之脅侍為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有「左觀音,右勢至」的俗稱。今辨別觀音、大勢至菩薩的第二重點是頭頂上的寶冠。觀音菩薩的寶冠正面小佛像乃阿彌陀如來的化身,而大勢至菩薩的寶冠正面則是細長的寶瓶;另外在「來迎圖」中雙手捧蓮台的是觀世音菩薩,而作合掌姿勢的為大勢至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