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資訊系統概說 |
Page 4 of 5 |
肆、結語與建言
在以上各章裡,對公共資訊系統的性質、重要性和未來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都已約略說明。有些建言也分別在各章節中適時提出。在此,僅就其重要者綜合整理如下,以作為本部份之結束。 一、數位化電子媒介帶來了新的知識表達方式,使整個社會生態的基因產生變化,將使社會脫胎換骨,不可等閒視之。 它對社會的影響有如文字、紙張、印制術之發明,是空前的。是故NII 和公共資訊系統帶給社會的影響是全面的、徹底的、長期的、多變的。在施政方面宜有此體認而作適當之規劃。二、對變局的體認和新觀念之建立。 無論你喜不喜歡,我們已上了這新資訊時代的不歸路。這時代夾帶而來的社會急速變遷風暴,其前緣已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休閒了。因此,目前最重要的莫過於趕快做好心理準備:建立體認「變」的觀念,平時保持應變的警覺,時時不忘去了解各種變遷的本質和變遷的進境。這是應付變局的通則。 如果有心且能做到上述的準備,則無論是資訊技術的創新方面(如,第貳章),或是人類理想的實踐(即施政上)方面(如,第參章),都能給我們許多新觀念,而這些新觀念正是我們要適應新資訊時代所必需具備的。 三、社會上知識的充份公平共享,有賴公共資訊系統的建立。 四、有健全的公共資訊系統,才有較公平合理的智慧財產權制度。 五、公共資訊系統的基本理念是充份的資訊或知識共享。 資訊共享含有道德情 操:惜物、惜福。公共資訊的充份利用,可以使自然資源恰如其分地利用,以達到「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理想,並充份做到生態和環境的保育。六、公共資訊系統是提升民主政治的基石。 七、資訊倫理的培養是實踐公共資訊系統的必要條件。 正當使用資行為是很重要的。對資訊的所有權、使用權、適用程度和個人隱私權應多做研究;相關的道德、法律、規範及案例等宜多多注意。此外,有些和倫理相關的概念,如對資訊共享的體認、對協力合作的心態等,都值得我們重新思考以建立新價值觀。 八、注意民眾資訊素養的培育。 一般認為,新資訊時代將改善我們目前的生活品質。在統計上,這話也許是對的。可是對每一位民眾而言,恐怕還是得靠自己的本事──儘量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才能適應未來的變局。 未來民眾的資訊素養除了要學會操作電腦、綱路各資料庫、知識庫等技能外,尚應加強溝通能力,加強分析和解識資料的能力,多了解環境變遷的趨勢和進展,以及培養應付過渡時期失序現象的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將是與時遷移的長期工作。 九、發掘民眾的需求(public interest)是發展各階段公共資訊系統的重要參考。 畢竟公共資訊系統是民有、民享的。然而,民眾的需求並不是靜止不變的,在NII的推動過程中,它是急速變遷的。如何適時地掌握民眾的需求是推行公共資訊系統成敗的關鍵。 十、應加強對公共資訊系統的研究。 建立公共資訊系統是必須走的一條路,可是這條路上有太多的未知數和變化。所以,加強對公共資訊系統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由這些研究,規劃出我們自已要走的道路。 |
Page 4 of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