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學術研討會:引言報告 1995年8月20日
資訊科技與便民─從資訊的本質談起 |
Page 4 of 6 |
貳、電子文件的性質
至此,我們的討論已從數位化電子媒介的基礎表達方式,延申到電腦或機器中共同表達的數位資訊形式,進而到為人所用的介面形式的電子文件。要把它們的性質說個明白,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其中涉及電子媒介的基本性質、因襲的知識性質、機器(電腦和網路)的性質和建設的環境,以及應用時牽涉的文化因素--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等。而且,這些因素彼此間還相互影響著。參考上文的討論,我們試將這些性質歸納如下。 一、基本性質 (一)無所不在(ubiquitous) 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所知」或知識,也有就有資訊。資訊的溝通和運用孕育了人類的文明,是故凡有文明的地方,電腦都可以一展長才來幫助人們處理資訊。換言之,電子文件的應用是無所不在的,任何人,任何一種行業均可善用電子文件而獲得利益。 (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電子文件無物質障礙,只用少量的能。是故它只有開發的成本,而幾無複製或量產的作本,且無損耗、折舊等情事。 (三)可廉價快速的傳輸 如果NII的國家資訊高速網路能夠順利完成,那麼數位資訊就可以瞬息傳至任何角落,幾乎不要花錢。從經濟角度來說,運輸和分配銷售的問題消失了。 (四)能夠自我成長 電子文件易於匯集中理已如前所述,再加上它沿襲了知識的基本性質,使用它就是在促它累積成長。 (五)是表達知識獨一無二的萬能媒介 無論何種傳統媒介,均可轉換為電子文件的形式,是故它是有史以來惟一適用於任何形式的媒介,大有唯我獨尊一統天下的氣勢。 |
Page 4 of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