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論文目錄

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學術研討會:引言報告 1996年12月20日

談資訊的定義與性質

Page 4 of 5

四、數位媒介

電子媒介利用帶電的粒子、電波、電磁材料、光電材料等的能量變化,或是能量平衡的狀態來表達知識。因此,電子媒介在表達知識時只耗用少量的能(energy)而無物質損耗。通常,電能是最方便使用的能源,而且電能也能夠輕易地轉化為聲、光、熱等不同形式的能。於是,以電能表達的信息也就能夠方便地轉化為各種可見、可聽的形式,來滿足各種應用的需求。再者,能的消耗常常是可以補充,且能夠使物質回復到原來狀態。所以電子媒介有許多獨特可貴的性質,是前述的物質媒介難以企及的。例如:在儲存知識時,它可以把已存的洗去再存入新的。這種能重複使用的性質,免除了物質的消耗,大大降低了生產和使用的成本,也紓解了成品庫存和典藏的經濟壓力。尤有甚者,當再利用數位化技術,即把所有要表達的知識都用01的字串來表達時,所費更低,而處理知識的能力卻反而大增。

事實上,數位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又引發了一次技術革命。在數位化之前,各種電子媒介依然受其技術規格的限制,有其適用的範疇而無法彼此相互為用。例如:在廣播方面,調頻和調幅的規格不同,即表達知識的形式互異,因而不能相容。所以一但技術規格決定了,機器做好了,要追加或改變功能是不可能的。廣播就不便傳送畫面,電視只作單向溝通等,這些限制若要變更,不是技術做不到,而是在現有的機器上無法更改。於是,我們須要擁有各式各樣的機器,分別作不同的用途。然而,數位化技術的發展日趨成熟後,幾乎沒有一種傳統的媒介不能轉變為數位電子形態,因此,它變成一種適用於任何形式來表達所知的媒介。換言之,它能取代任何傳統媒介、它能統一媒介,它可以變成唯我獨尊的媒介。

在這種情勢下,突顯了兩種特色。第一是它能消除不同媒介間不相容的障礙,使所知的匯集能力大大增加。目前的科技已能將任何傳統媒介轉換為數位電子媒介,而電腦的儲存量幾無限制,既省錢又極省空間,因此,電腦能很容易匯集大量數位資訊一起處理。數位資訊的匯集意味著知識的匯集;不僅可匯集不同媒介上的知識,不同領域、不同時空、不同語言文字、不同文化社會背景者等皆可匯集。電腦對匯集後的知識不僅可提供各種索引、互相參照和鉤稽比對的服務,更可進一步提供了無窮盡的處理功能。更有甚者,知識的匯集必定會產生新的知識,由此而更豐富了匯集的內容、增加了知識蘊藏的創造力和利用潛力。這對於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極大。一旦像這樣匯集的文化系統形成了,它就會變成活的:匯集使典藏更豐富,因而更促進了典藏的應用,由應用而又產生更新的知識,因而更豐富了典藏。因此,這樣的系統會持續累積成長,用得越多長得越快,以致於生生不息,活出嶄新的現代風貌。

其次是這種媒介整合的結果,帶來一項難以估算的利益,那就是可以用統一的工具──電腦,來做一切數位化所知的儲存、處理、和通信的工作。電腦可程式規畫的性質,提供了增改功能時只須更改軟體程式的彈性,徹底地清除了上述的限制。這是在應用上能發展出共同相容的設施,和真正做到不分機種的資訊共享的主要功臣。

電腦是依數學中的形式邏輯(formal logic)而設計的產物,它能夠理解的命令也只是形式語言(formal language)所構成的機器指令群(machine instruction set),所以電腦徹頭徹尾只是一具處理形式的機器。雖然電腦是處理形式的高手,不能直接處理抽象的知識,它卻可以透過數位媒介所表達的所知形式,即數位資訊(digital information),來處理所知。也就是說,電腦只可以經由處理形式的手段,來間接處理其內容。資訊之於知識的關係,就如同美學中形式之於內容的關係。它們彼此互相影響、互相為用、不一不二,並且存有許多不同的詮釋和看法。電腦幾乎可以處理所有的所知,只要所知能用數位形式忠實地表達。正因如此,電腦帶給數位電子媒介無窮的威力和無盡的發展潛力,幾乎令人們常以為,所能想像到的總有一天都能實現。

以上所談的是數位資訊由其媒介物與相關的工具和技術(如電腦)所得性質的一個梗概,可作為探討資訊性質的凡例。現在謹將數位文件的主要性質表列如下:

數位文件的性質

因襲所知者

  • 無所不在

  • 能大量匯集,彼此連繫鉤稽

  • 能夠自我成長

(二)因襲媒介者

  • 以能為媒介,故物質障礙極低

  • 取之不盡,用之不絕

  • 空間障礙極低

  • 時間障礙極低

  • 是獨一無二的通用媒介

(三)因工具技術而遞增者

  • 電腦的資訊處理能力

  • 無所不至的全球網路、快速廉價的傳輸與溝通

  • 以機器駕馭知識

  • 單一硬體設備,功能由軟體更換

  • 統一的使用者介面、語言

(四)表達內容旳手法

  • 寫作方式的改變

  • Hyper link

  • 多媒體

  • 虛擬實境


Page 4 of 5
上一頁

論文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