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論文目錄

歷史語言研究所八十五年度第二次主題演講 1997年1月13日

文字、語言與數位媒介

Page 5 of 5

四、結語

討論至此,讓我們回顧一下談論的主題:當表達文字的媒介作了上述這麼巨大的改變時,對文字、語言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對文字學(廣義的)和語言學有什意義嗎?我認為,這是目前我們應為關心、應當研究的問題。

昔者,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的合作,產生了計算語言學。它們彼此的影響是眾所周

知的。計算語言學的誕生並不是一個特例,類似的情況發生在許多自然科學的領域中,產生了Computational Science; 在社會科學中,產生了Social Computing; 在人文方面,有了Humanities Computing。這種情況幾乎遍及所有的學門。然而,請不要忘記,這些跨領域新學門的誕生時,數位媒介的威力還只是發揮了一部份而已。例如,當時還沒有INTERNET,也沒有多媒體的環境,也沒有目前諸多文獻的匯集……。由此觀之,數位媒介不僅僅會影響到文字、語言的應用層面,並會產生新的觀念、新的知識表達模式、甚至可能影響到未來語言、文字的變遷方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數位媒介對文字、語言有什麼衝擊呢?』這個問題也可看作是『科技對文化有什麼衝擊呢?』這個大問題下的一個特例。我們都知道,『科技之於文化的價值(value)不是中性的(neutral)』。我們可不可以由此推論說『數位媒介(或資訊科技)之於我們的文字、語言的價值也不是中性的』呢?

1948年當C. Shannon發表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時,曾宣稱他的這個理論對傳播的內容是沒有加上任何限制的。可是,W. Weaver卻說Shannon的傳播理論影響的不只是在傳播的技術層面(即訊號傳輸的層面),而更深深地影響到傳播的語意層面和傳播的效果層面。換言之,Weaver認為Shannon的理論是影響到傳播的內容的。他們兩人的論點似乎矛盾,其實不然;他們兩人的論點都是正確的,只是立場不同罷了。Shannon是從『科技是什麼,能做什麼』這個立場來談的,而Weaver是從『用科技做什麼』的角度出發的,以致有看似矛盾的言論。這個道理,也正是『科技之於文化的價值不是中性的』這個論點的精華所在。

如果我們同意ShannonWeaver的論點,那麼,是不是可把數位媒介比作(或置於)技術層面,把文字語言比作傳播的語意層面和效果層面呢?若能比得,那麼,『數位媒介之於我們文字、語言的價值不是中性的』這個論點應可成立。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大家似乎都不該再忽略這個問題,應該花些工夫來研究這個問題才是。

各位女士、先生,您同意這樣的說法嗎?敬請批評、指教,謝謝!


Page 5 of 5
上一頁

論文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