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論文目錄

「佛陀教育(新加坡)第4期p44-47」 1999年12月

漫談網路時代的佛陀教育

Page 1 of 5

謝清俊

前言

現代的知識份子,如果認同佛教的旨趣,有不少人把研習佛教經典看作是接受佛陀的教育,把身體力行佛陀的思想視為生命藝術的實踐。這些不是出家人,他們在世間多半有家庭、事業;也不一定是居士,不一定做早晚課,不一定曾拜在師父的門下或是參加佛教的團體。他們是相當入世的,人數眾多,中外皆有。本文談佛陀教育,即以這群人為對象,所談的不是制式的教育,而是近乎佛學的普及教育、社會教育、或是終身教育。

推動這種佛陀教育的理想,須有三個支撐:其一是需要良好的傳播管道,以使得佛教的文物典籍能無障礙的送到每一個人的手中;其二是需要提供良好的語文工具和協助,能讓他們十分容易了解佛教的文物典籍;其三是要有方便的溝通管道解惑,並以使之能親近大德、同道。這樣子的環境,實在是前所未有。既然是前所未有,那麼,徒言何益?這是因為,當網際網路(Internet)日益普及時,若我們有心於此,即可能實現上述的環境!這篇短文就是希望能說明這個道理。

近五年來,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的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許多多改變,這是很多人已體會到的事實。學者則一致認為,它正在改變我們的文化。時下的各種大眾傳播媒體,無日不刊載這類的報導,所以,本文不擬在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的功能和效果上再作贅述。然而,為了解此變局,我們不得不問:造成這史無前例巨大變局的緣由是甚麼?它究竟怎麼變?變化有多大?變的有多快?會持續多久?什麼時候會停止?如果不明白這些道理,不僅無法對未來作適切的規劃,恐怕只得被時代的巨輪牽引著隨波逐流了。簡單直說,所有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帶來的變遷是源於兩個源頭:即溝通的改變和對知識處理的改變。本文將從這兩方面開始討論。


Page 1 of 5
上一頁

論文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