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新加坡)第4期p44-47」 1999年12月 漫談網路時代的佛陀教育 |
Page 2 of 5 |
貳、溝通─文明的源頭 『沒有溝通,就沒有文明』這是無諍之論。到現在,還有一些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其文明、生活環境就只能到那個水準。有了文字以後,人們的社會經歷、知識才可以記錄、討論、反省、累積,慢慢的邁步往前,發展更高層次的文明。『教育是文明的基石』這也是大家所公認的,教育是推動文明進程的搖籃。事實上,教育可視為一有特定目標和特定內容的溝通。此所談的佛陀教育,亦可如此觀。 溝通是文明不可或缺的必要機制,溝通的良窳直接影響文明的內涵。人際關係靠溝通建立,機關組織靠溝通而建構、運作,行業之間的依存也賴溝通維繫。事實上,國家社會莫不依賴溝通而產生、而運作。明白了這個道理,則顯而易見,當溝通改變了,所有受它影響的事務都會隨之而起變化。所以,我們可以說:『溝通就像是文明的基因』。 有學者說:『資訊科技就是溝通的科技』。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提供的新溝通技術,對我們都已不再陌生。它不僅改變了人們溝通的觀念、想法、做法、和效果,就連傳統的文語文表達系統也受到影響。例如,文章不再只是線性的,可以跳躍式的建構和閱讀,大批的文獻可以極容易的彙集、參照。更進一步,多媒體技術使得文字、語音、圖像、音樂、動畫融於一爐,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表達藝術。這些技術的用運,也就不知不覺地改變了我們文明的方向和趨勢。有些學者認為,在這種學習情境下,兒童不僅改變了學習的行為,甚至懷疑會改變他們腦子裡建構的知識網絡。這是空前的巨變。 佛教論及認知問題時,常稱人為「能知」,也把人們已知道的和未來可能知道的所有事務,總稱之為「所知」。所知中有知性的成份,也有感性、創意、和意志的成分。溝通時,所知一定要憑借能被察覺的物質形式表達出來,才能供人們辨識、溝通、保存、和作種種利用。所以,自古以來所知的表達,無論是知識性的還是藝術性的,無不依賴物質,也正因此,而受限於這些物質的性質和所發展出來的表達技術。為了討論方便,讓我們用「媒介」一詞來指這種表達所知所用的物質以及相關的設備和技術。 |
Page 2 of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