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論文目錄

「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 June 29~July 1, 2000
漢學研究通訊第二十卷第二期(總第78期) 90年五月出版p58~p67

對『資訊科技之於學術研究』的幾點看法

Page 10 of 10

肆、結語

現在仍有許多學者自己不用電子郵件或網路,要收郵件或要查資料時就找年輕的助理幫忙。試想,這情形和以往不識字的人有什麼兩樣呢?所以,素養和學養是兩回事;有學養不一定會有素養。數位媒介改變了溝通和處理知識的基本方式,也就改變了現代學者所需的基本素養。末了,就讓我們來看看迎接這數位時代的來臨,漢學學者應該具備那些素養。

﹝表四﹞中所列的是一般的素養,﹝表五﹞中所列的是有關電腦和網路的素養。希望﹝表四﹞﹝表五﹞沒有嚇倒了。目前,就我所知,包括我自己在內,沒有學者能做到這全部。只是,多做到一些,就多幾分自主、多幾分在數位時代『生存』的能力。讓我們大家共勉之罷!

﹝表四﹞數位時代的資訊素養[1]

一、 建立新觀念

  1. 無論你喜不喜歡,我們已上了這新資訊時代的不歸路。這時代夾帶而來的社會急速變遷風暴,其前緣已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休閒了。

  2. 建立變是常態的觀念,隨時要有應變的準備。應付變局的通則:

    • 做好心理準備,建立體認『變』的觀念

    • 平時保持應變的警覺

    • 時時了解各種變遷的本質和變遷的進境。

  3. 培養人文關懷和生活品味的水準。

  4. 積極了解資訊科技、和人文、社會的互動關係。養成與他人合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觀念,並能尊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專長。

  5. 培養追求卓越,保有特色的態度,要知道: 提升品質、累積知識、和精益求精是今後求生存的必要手段。

  6. 養成重視和尊重資料、資訊、知識的觀念,對資訊和資訊科技的性質應多多了解,並能尊重資訊的產權。

二、多了解環境的變遷和未來的趨勢

  • 了解資訊設施,包括它的組成、性質和用途等。

  • 了解何處可取得資訊,可取得那些資訊,和如何取得這些資訊。

  • 注意政策上相關的變化。

  • 了解商業上的新產品。

  • 了解末來的技術趨勢。

三、培養操作設備的技術

四、增強溝通及應用資訊的能力

  • 為面對網路以及適應資訊時代的種種溝通情境,需要各種精湛的溝通技能

  • 溝通能力不足將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尊嚴。

  • 溝通能力包括取得、理解、分析、詮釋和表達各種資訊和想法的能力。

五、加強本科的學識與技術水準

  • 以後的社會將是知識主導的社會。

  • 科學識和技能的加強,有助於利用新時代的資訊設施來做自已想做的事。

  • 過份側重資訊技術而忽略行業本身的知識和技能,實捨本逐末之舉。

六、資訊倫理的培養

  • 正當使用資訊行為是極重要的,應釐清資訊的所有權、使用權,注重與尊重隱私權、資訊的適用程度與完整性(integrity)。

  • 行為、案例、規範、及法律相關的道德問題等宜多多注意。

  • 和倫理相關的概念,如資訊共享、協力、合作等,都值得我們再三思考,以建立新價值觀、新文化。

七、了解過渡時期的失序現象

  • 在過度期中,資訊的品質不一,要有能力分辨。

  •  不當的資訊使用行為在所難免,注意這些失序現象,應可減少它帶來的傷害。

  • 對失序現象的分析和批評,將有助於新資訊時代秩序的建立。

 ﹝表五﹞Literacy for Scholars in the Internet Age[2]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 E-mail

  • Window or other OS

  • Web interface, including Browser and Search Engine

  • GroupWare, such as Discussion Group, Electronic Office/laboratory

  • FTP

  • On-line Meeting Software

  • On-line learning Software

For Authoring and Presentation

  • Word Processor

  • Power Point

  • Web publishing tools

  • Desk top publishing tools

  • Course supporting software

  • Data visualization tools, such as Chart generation software

For Documentation

  • HTML

  • XML and tools

  • XSL

  • UML

  • Tools for Graphics

  • Tools for images

  • Tools for audio and visual data

Fo r Filing and Archiving

  •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such as Access, DB2

For Computi ng and Design

  • Excel

  • Packages for Statistics, such as SPSS, SAS

  • UML

  • Programming languages, such as Basic, Visual Basic, JavaScript, Java, Perl, C++


[1] 此表源自謝清俊在台大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上課之講義。

[2]表是John Lehman教授, Christian Wittern教授, 謝瀛春教授與謝清俊於今年五月間會談所得的結果。

 


Page 10 of 10
上一頁

論文目錄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