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1997年6月20日

第六章 數位媒介對大眾傳播的革命性挑戰

Page 2 of 5

貳、傳播媒介的性質

回顧人類傳播科技的發展進程,從最原始的石塊、樹枝、煙火,到信鴿、旗幟,到紙草、印刷、電報、電話、廣播、電影、電視,乃至今日的電腦、網路,使人類從語言、文字、影像、聲音到數位化的訊息傳送方式中獲益良多。人類傳情達意的硬體障礙因著科技的進步愈來愈少。

以往,人們總是擔心新傳播科技的出現會淘汰原有的媒介;譬如以為廣播會淘汰報紙,或以為電視會淘汰廣播。經過近百年的演變,印刷媒介不曾被視聽媒介淘汰,反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人類的傳播活動更為多采多姿。所以如此,是因為印刷媒介與視聽媒介的性質不同,各有獨特排他的性質之故。如今,因為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使數位媒介成為最新的傳播工具,儼然有淘汰、取代印刷媒介和「舊」視聽媒介之勢。根據過去的經驗,很多人不再擔心新媒介會淘汰舊媒介的說法。大家心想:電話普及之後,電報、電傳一樣為人所需;電視出現以來,廣播不但沒有萎縮,反而蓬勃發展起來;電視流行以後,電影業依然票房不墜,沒有關門歇業……。所以,數位媒介「應該」不會取代原有的大眾傳播媒介吧!目前,大多數的大眾傳播業者都會如此想。

不過這樣的樂觀很可能是錯的。因為數位媒介兼具傳統大眾傳播媒介的性質;它具有印刷、視聽媒介的功能,且能發揮一些人際傳播的功能(這是過去印刷、視聽媒介做不到的),其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相乘的效果,是傳播科技發展史上未曾出現的。

數位媒介和傳統的視聽媒介及印刷媒介在性質上有何不同?為何兼具二者之功能?以下是簡要的比較分析(詳見下表)。

表:傳統大眾傳播媒介與數位電子媒介之比較

  閱聽人或使用者介面 訊息傳播
    主動
互動性 素養水準 地理範圍 多樣內容(儲存、選擇) 資訊性質 時效 恆久性 言論內容管制
傳統印
刷媒介                            
報紙 低且慢 識字率普通(國中以上) 區域 有限 文字、圖片 較廣電、數位電子慢 次於書籍、數位媒介、及影片 可 
雜誌 低且慢 識字率較高(國、高中以上) 區域 有限 文字、圖片 較報紙慢些 次於書籍、數位媒介及影片 可 
書籍 低(近乎無) 識字率較高(國、高中以上) 區域 有限 文字、圖片 較雜誌更慢 久遠(超過廣電媒介)
傳統視
聽媒介          
廣播 低、較快 毋需識字,無聽覺障礙 區域 有限 聲音 即時(較數位電子慢些) 短暫(不及報紙) 可 
電視 低、較快 毋需識字,無視聽障礙 區域 有限 文字、圖片、聲音、影像 較廣播慢些 短暫(不及報紙) 可 
電影 毋需識字,無視聽障礙 區域 有限 文字、圖片、聲音、影像 較報紙、雜誌慢 次於數位媒介及書籍 可 
數位電子媒介(結合電腦者) 電腦素養(操作、文字、視聽、法規認知) 全球 無限(不斷滋生) 文字、圖片、聲音、影像 即時 壓縮儲存、耐久 難 

(註:此表主要根據徐佳士《民62年:106-115》、謝清俊《民84年:118-121》,以及 Sandra J. Ball- Rokeach and Kathleen Reardon《1988:141-142》的分析整理製作)

一、印刷媒介

如表所列,印刷媒介以處理文字、圖片的資訊為主。閱聽人可以主動、隨時選取閱讀,而且因其私密性高、攜帶方便;只要識字者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內容、方便的時間、處所,自由自在地閱讀。正因如此,此種最古老的大眾媒介歷久彌新;自教育普及以來,它一直是人類的重要精神食糧。但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紙張的消耗、印刷造成的污染,以及印刷品的存放空間及保存品質等問題,則成了棘手的難題。

二、傳統視聽媒介

傳統視聽媒介的出現,的確為識字率低的社會帶來諸多便利;人們經由廣播電視獲知消息,了解社會國家、甚至世界大事,也藉以消遣、娛樂,打發無聊的時間。由於廣電視聽媒介與閱聽人之間的障礙,較其與印刷媒介的少,因此近二十年來,廣電媒介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主要的資訊來源。

但是,因傳統廣電媒介本質上有時空限制,無法突破播出時段及內容種類之限制,使閱聽人之選擇機會少。而諸多技術規格的限制(如調頻、調幅的規格不同),使得諸多設施(硬體)及內容(軟體)無法相容、轉換,徒然增多人力、時間及金錢的消耗。

三、數位電子媒介

利用數位化技術來表達知識時,所費低廉,甚至幾乎不需花錢,而其處理知識的能力卻相當龐大。而此技術發達成熟後,幾乎沒有一種傳統的媒介不能轉變為數位電子型態。因此,數位電子媒介是適用於任何形式的知識表達的媒介(謝清俊,民84年:118-119)。

換言之,傳播傳播媒介分別處理的語言文字、聲音影像、圖片電影等訊息,都可以由「一種」數位電子媒介來整合處理。像目前的多媒體、超媒體,都是借重數位化技術由電腦來完成的。

由此分析可知,傳統科技的發展歷程,從西元前22000年史前人類的洞穴繪圖,歷經西元600年我國發明印刷術,1836年摩斯(Samuel Morse)發明電報,1876年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發明電話,1896年盧米埃兄弟(Lumiere Brothers)的電影攝影機,乃至1933年的調幅廣播、1941年的商業電視及1942 年的電子計算機,到1989年網際網路的普遍應用(Downing等編,1995:ix-xii),於今已面臨革命性的階段。

數位電子媒介既然可以整合綜理傳統印刷媒介和視聽媒介所處理的資訊,它未嘗不可能淘汰或取代處理文字、圖像、聲音等資訊的這些媒介?至少其性質接近的視聽媒介,極有可能消失或合併於電腦數位媒介中。這樣的技術可行性已在眼前,無需實驗證明。對廣電媒體而言,這個局面難道不是革命性的挑戰嗎?數位電子媒介絕對不只是「另一種」新媒介而已,它極可能「定於一尊、統一天下」!


Page 2 of 5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