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現況與展望
以下為美東、巴黎及阿姆斯特丹訪談資料之整理。筆者將之分為現況與展望兩個部份來談。
一、現況
(一) 學生背景
目前全美及歐洲兩地學生總數在十萬人以上,學生分別來自於台灣、大陸、香港、東南亞、中南半島、海外出生華人及外籍人士。除了阿姆斯特丹楊建修校長說他的學生大部份是台灣商人及駐外單位子弟,曾在台灣上過課,也預備回台繼續升學外,其餘學生大部份都是華裔子弟。
(二) 師資
- 校長產生方式:由教師們推派、創辦人擔任校長或由董事會指派。
- 師資來源:有家長義務幫忙、(有些學校如果家長做老師其子女不用繳學費)台灣旅外留學生、大陸旅外留學生、香港老師。
- 教師鐘點費:每小時US$12~US$18不等。
(三) 學校經費
學校經費來源:有學生註冊費(每人每月由US$75~US$125不等)、僑委會補助、募款或當地政府補助(如:荷蘭阿姆斯特丹蔡校長的中文學校,經費完全由阿姆斯特丹政府補助)。學校場地則大部份租用地區學校、附設在教會、僑委會辦的文教中心或自購的教學場所。
(四) 課程與教材
- 中文學校課程包括中文課及文化課。中文課以國語、廣東話為主;文化課以當地語言為主。教學內容包括中國傳統習俗、歷史、功夫、成語、美勞、書法、唐詩、論語、尺牘、地理、河洛文化、繪畫及民族舞蹈等。教授之中文拼音分為注音符號及漢語拼音兩種;中文字體分為正體字及簡體字兩種。
- 中文學校教材方面:大部份學校採用僑委會及國立編譯館所編輯之教材;一些學校自行編輯教材;又有一些學校將僑委會之教材予以改編(如:法亞文化友愛會改編五百字說華語)。
- 上課時間方面:一般而言,上課時間每週上兩小時至三小時。二小時教中文,一小時教中國文化。所開設的年級自小班(四歲)至12年級。一些學校7年級開始學大陸漢語拼音。
- 電腦教學方面:一般家庭80%有電腦。除了阿姆斯特丹蔡校長學校只有少數家庭有電腦。波士頓華人聖經教會中文學校老師們,利用國科會的萬家學園軟體製作或修改中文教學教材。法國法亞文化友愛會利用電腦教中文Windows。一般來說,中文學校電腦設備普遍不足且並未真正的使用電腦教中文。
(五) 大陸中文學校
目前大陸在美歐普遍設立中文學校。例如大波士頓地區有三所大陸的中文學校:四季、Newton及劍橋。其中又以劍橋中文學校規模最大,屬全美第三大中文學校,但大陸中文學校的教材需購買。
(六) 外籍人士需求
外籍人士對中文學校的需求多為培養華語能力(如:有外籍人士領養了中國子女,故希望中國子女學習中國文字及中國文化而送他們來上中文學校學習中文)或對中華文化有興趣(如:功夫、針灸、氣功、中國草藥、保健、兵法、太極、推拿、古箏及旅遊等)。
(七) 僑委會對僑校所扮演的角色
- 僑委會在美國及歐洲設有“華僑文教中心”,此中心每星期六、日開設語言班及文化班。星期一至星期五開放給各界人士利用。華僑文教中心內設有圖書館,除了紙本館藏外還有影片供華人借用。
- 僑委會每年定期和當地校長們舉行座談。並訂出書量(每個僑校需要的中文書量),在每年開學前各校校長們會收到由台灣寄來的中文教材。
- 僑委會提供各式裝備如戲服、民族舞蹈服裝給各個華僑社團使用。
- 僑委會提供各式文宣給華僑使用。
- 有些文教中心提供銀行貸款服務。
- 華僑文教中心提供各種專題演講及郊遊活動等。
- 僑委會每年由台灣選派講師赴美教學等。
- 僑委會提供教師回國進修名額,送其回台於師範大學或教師研習會進修。
- 僑委會已將部份教材輸入網路,並亦在網路上提供與其它華語文教材網路的連結。
(八) 刊物
在中文學校中最普遍的一本期刊叫華文世界。此期刊由世界華文教育協進會發行。僑委會訂購此刊物贈送各僑校,期刊ISSN :1017-0855,其中第83期及84期談及網路教學,另有僑委會發行之僑教雙週刊,提供僑教新聞與學生投稿園地。
(九) 中文學校聯誼組織
北美及歐洲都設有中文教學協會如:
- 美東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金兆泯。
-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會長徐烈鈞。
- 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李競芬。
- 美東南區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楊乃莊。
-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韓務實。
- 休斯頓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李淑德。
- 美西科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徐建時。
- 達福區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葛學讓。
- 美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張政榮。
- 密西根僑教聯誼會──會長段文琪。
- 西北區華文學校聯誼會──會長李淑真。
二、展望
海外僑校校長和教師在師資、經費及教材三方面有若干期望與建議,摘錄如下:
(一) 師資
大部份中文學校校長及老師表示,海外從事華文教學的最大困難是師資缺乏;各校不斷增班、師資得來不易而且老師們流動率高。由於大部份的師資由家長義務支援,或由留學生擔任,較少有受過專業訓練。他們希望能吸引海外傑出教師加入教學行列,注入新血輪或由僑委會持續性地派教學專家授課,舉辦教師研討會為教師充電,提供各種生動活潑的教材、教學方法及教學示範,以提昇現有的師資。
(二)經費
目前中文學校的經費普遍不足,他們期望:
- 僑委會支援,提高經費補助額度。
- 僑委會提供的書籍可授權給學校販賣,所賺來的錢用
在學校方面。
(三)教材
中文學校期望教材能多樣化、生活化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具體建議如下:
- 將現有教材製成光碟,以利學生們平時學習(如:尺牘)。
- 將教材放置Internet上,學生可自行Down Load至Local端。
- 設置中文遠距教學。
- 製作各式各樣教具。(如:大型poster。)
- 用多媒體方式編製漸進式的生動活潑的教材。
- 在網路上設立國語天地,讓各國學生們能上網以國語交談。
- 透過故事方式編製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之教材。
(用新的觀念表現舊的中國文化)。
- 將僑委會出版的中英對照書本內容選擇性地上網。
(如:二十四孝,因為有些課文不符合現代觀念)。
- 將新聞局編印的文宣上網。
(如:The Art of Decorative Enameling)
- 目前大部份的國外大學中文系以中國大陸拼音及簡體字為主,盼國內能影響國外大學溶入注音符號、正體字及台灣文化。
- 增加介紹台灣風景、民俗之文宣。
- 文化教材一定要中文及當地語文並用。
- 在教科書內加漢語拼音。
- 介紹中國文字結構:如六書(配圖片及生字)。
- 介紹中國民俗文化
- 藝文方面:中國式宮殿建築、庭園、四合院、歷史人物、服裝、配飾、鞋子等配文字簡介。
- 傳統運輸工具方面:人力車、轎子、三輪車、舢、船舫等。
- 禮俗方面:婚禮、喪禮、賀年等。
- 增加基礎班補充教具
- 注音符號:大型poster、注音符號卡
- 筆劃、筆順名稱
- 部首名稱:配注音符號、例字
- 簡易讀認國字卡須配注音符號:生字卡(如:我、筆)
、生詞卡(如:大家、飛機)
- 參考科見美語教英語方式編中文教材。
- 增加生活化的講義。
- 增加符合考SATⅡ的教材內容。
- 僑委會過去都是請台灣教授編輯教材,以後希望能找海外老師參與編輯教材。
- 僑務委員可請海外校長來擔任。
- 台灣有很多教材及教具,僑委會應在網路上提供廠商目錄。
- 網路上應提供各海外中文學校採用的教材及出處,可讓學校去申購。
- 重視下一代中國文化的傳承問題。
- 網路上的內容應包含國內的各種活動。如:
- 初高中的活動
- 師大語文中心的活動
- 國語日報的活動
- 暑假各校校園的活動
- 高雄中山大學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