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願行─基隆女子佛學院  
極樂禮讚
極樂禮讚大雄寶殿外觀大雄寶殿八大菩薩大殿壁畫大殿的地板及天花板功德堂


緣起•三之二


[接上頁]

  於是我開始靜下心來,好好研究善導大師。善導大師姓朱,是山東人,幼年時出家,於《觀無量壽經》修十六觀法,認為淨土法門是最容易超脫的。為了仰慕慧遠大師念佛的高峰,曾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赴長安弘法,唐朝總章二年(西元六六九年)圓寂,享年六十九歲。並抄有《阿彌陀經》萬卷分送給人,另外畫有壁畫三百多幅淨土變,可惜皆因戰亂的關係遺失。善導大師擅塑佛像,所以唐朝在興建毗廬遮那佛時便命他監工。善導大師持戒很嚴,一心念佛,後來人敬稱蓮宗第二祖,僅次慧遠大師。

  我透過雕塑慢慢體會善導大師的行誼、他的雕塑佛像的心路歷程,因為他不可能親自來教我。我自佛像中體會他所要表達的是尊貴的帝王之相、瀟灑、輕鬆及慈悲的笑容,之中不失威嚴,了解了他表現的諸佛境界。我研究了很久,發覺他的佛像眼尾往上,好像平劇,眼睛線條略彎,所以看起來很慈祥;且遠近觀賞皆有不同的感受,其笑容遠近看來,笑的程度亦不同,在立體面來講是非常有技術的,所以產生了各種感受的效果出來。

  另外的幾尊都是頭比身大,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以反透視的效果在表現,因為佛像很高,若以正常比例,看起來只覺得頭很小,身體很大,所以有此做法,觀賞起來也才具有「大」佛的效果。這就是反透視的方法,如此高明的手法令人欽佩,我想世界各國,亦無如此的高明,像埃及的人面獅身像諸多的建築,都沒有這麼好的顧慮,這是一個高智慧者才做得出來。

  我在善導大師的作品中學了很多,也學出了趣味;之後我便朝此方向,不再接外國訂單,開始研究佛像。將歷朝的佛像逐一比較研究,發現也有不同之處;其中有一件趣事?我在完成了小人國的佛像後,多翻印了一套,心想這也是件佛教文物,想送一套給佛教單位,但沒有人收,都說無處擺設,我感到很灰心。後來打聽到佛光山有一文物陳列館可以收留佛像,心裡很高興,當時跟我聯絡的是慈容法師,後來陪同星雲大師到我的公司,看完以後很高興,當晚馬上派一部小發財汽車,親自「押」回山上,並邀我有空到佛光山結緣,從此與佛光山結下不解之緣。

[續下頁]


悲智願行─基隆女子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