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論文目錄

閱聽人如何迎接新資訊時代的來臨

Page 3 of 5

參.網路上的媒體

最近,光碟(CD)形式的電子書、電子雜誌等伴隨著INTERNET網路上一些電子形式的新聞資料庫、論壇、簡介、BBS新聞、笑話、故事、通訊等等,陸續出現,而票W加的速度極快。無疑的,目前的技術已經影響到傳統大眾媒體的作業程序,並誘發出一些新媒體的雛型。讓我們較深入的探討一下,究竟目前的數位電子媒介技術,對於傳統的媒體製作上,已帶來了什麼樣的變革與前景。

一、時限的紓解

首先,是製作和出版時限的紓解。新聞的製作通常是在和時間賽跑。嚴格地控制截稿時間,嚴格地要求每個製作程序如時完成,幾乎是所有新聞工作者的夢魘。這種時限的壓力,也曾引起許多媒體經營上的爭議,但歷經長期的研究討論,仍然難以找到滿意的解答。電子媒介的出現,替新聞工作者省了不少時間,於是,相對的就減輕了時限的壓力或提升了新聞的品質。目前從記者撰稿改用個人電腦開始,到各階段的資料傳遞,審稿、編輯、大小樣版面設計,以至於製版、印刷等等,電腦和網路都幫了大忙。然而目前的系統並未完全做好數位媒介的整合,未來在此仍有甚大的發展空間。

當這種電子媒介的製作越來越純熟時,媒體不再用紙張印刷而直接上電腦網路的情形,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此時,網路上的媒體,其內容將和紙張版本的不盡相同。例如:報紙上網路的部份主要是新聞,通常,廣告上網路後便會獨立經營而不再是報紙的附屬品。媒體上網路後,連出版的時限也幾乎解除了。網路上的雜誌不一定是全部編輯完的,只要一部份文章定了稿,讀者就已經可以先睹為快。網路上的新聞也有隨到隨登的。如果說傳統的媒體是靜態的,那麼上網路後將有如上述動態的媒體出現。像這種時限的紓解,對報導的寫作方式、品質,以及媒體的管理營運都有重大的影嚮,也應會影響閱聽人未來的閱聽習慣。

在時間上,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網路上的報導可以「看到未來」。通常,一篇報導只會引述以前相關的文獻,這是看到過去。然而,經電腦整理以後的資料,卻可參考到在此報導發表了以後相關的文件,如後續報導、評述、或讀者投書之類的。這可不是看到未來嗎?其實,在電腦中的時空,已不是我們生活上的時空。電子媒體之於傳統媒體,亦有這種對比。

二、自由的版面

其次,是解除了版面的限制。電腦的儲存能力和目前媒體的紙張版面比起來,是大得太多了而幾乎可認為是沒有容量限制的。於是,版面容量的限制沒有了。記者不必擔心稿擠上不了版面,也不必擔心稿子被截了尾巴,寫作時也可不必太在意字數的限制。這種情形是會改變報導寫作方式的,只是目前這影響尚未凸顯。另一個受影響是版面設計的工作,因為在螢幕上呈現的版面比紙面上的會簡單得多,且不受其他報導版面的影響。

三、資訊的參照

媒體的報導上了網路之後,是和網路上許多其他的資訊共同匯集在一起,可同時呈現給閱聽人的。這兒所指的其他資訊極可能將會應有盡有,盡攝古今中外所有重要的文獻。試看INTERNET上已有多少文獻,即知此言不虛。這浩大的資訊給媒體的報導提供了極強有力的背景支援。它將可能會改變報導的章法,例如:報導中可以不必多費筆墨於背景之陳述,也許報導中會加些指標或按鈕,以導閱(navigation)的方式即可在背景資訊中提供極完整眷`入的相關知識,而閱聽人想知道多少,便可知道多少。這兒我們說「知道」的意思是,閱聽人想看也可以,想聽也可以,這是因為拫據預測,以後絕大多數的電腦都具有多媒體功能的緣故。

在上述的閱聽環境下,虛擬實境(virture reality)的技術不僅提供了圖文並茂的使用介面,更重要的是大大地加強了分析和呈現相關知識的服務。比方說,一則醫藥報導可能導閱出人體內航行的動畫,或依閱聽人的選擇,呈現器官病變過程各種不同角度的立體剖面圖等。

此外,閱聽人可以把同一主題,許多不同來源的報導匯集起來,彼此參照比較著閱讀;也可以對一則事件自始至終所有的報導完整地觀察。這些閱讀方式不僅可獲得更詳細正確的消息,更可以容易地辨別或監督媒體的信譽和品質。傳統的報導大致是報導事件的起頭較多,而對結尾的報導較少。災難新聞便常是如此,例如:旱災來了報導多,旱災去時便沒報導。這種現象在上網路後應可獲改善,而使媒體的報導更接近記載歷史,也對目前報導偏向筏情B煽情的現象能取得較好的平衡,因為已無版面的限制。如果有媒體做不到,在上述的閱聽方式下,閱聽人是很容易察覺的。

資訊的彼此參照雖然好處甚多,但是引發的問題也不少。首先,文件多了就須要良好的檢索系統,以便能濾出閱聽者想要的資訊。為了配合檢索,是不是新聞的標題須要配合,而更改原有的命題方式或習慣呢?每則新聞是否要加標示主題詞及檢索詞呢?圖畫,影像的內容怎麼加標示?怎麼檢索?這些都有待研究後下回分曉。其次,不同的文章體裁、不同的媒介(如,照片、文字、聲音、動畫)、不同的寫作情境和文化背景等,混在一起看時是否能調和相容?或是會產生新的含義或延申義?這種種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要言之,閱聽人的閱聽方式將不再限於線性,即一個文件從頭到尾依次閱讀,而是可以在許多文件間片斷地、跳躍式的閱讀。這種超文件或超媒件的閱讀方式,不僅改變閱聽人的習慣,也將會改變寫作的原則。

四、群雄並起

如前所述,媒體如果上了網路,將沒有生產、儲存、運輸、和銷售(分配)等問題。因為閱聽者的取用就是生產,就是供需的匹配(分配);資料庫就是倉庫;而網路更是所有媒體共同使用的運輸網和銷售網。這麼說來,電子媒體的經營不是比現在方便太多了嗎?的確是這樣子的,現在INTERNET電腦網路上花樣百出的文件檔案,就是已露出的徵兆。所以,辦個媒體,再也不是財團才可以玩的遊戲。以後網路上媒體的增加和競爭群雄並起,是意料中的事。

處此情境,地區性、專業性、或機構的媒體將會大量湧現,而且撰稿者也很可能不是專業的記者,而是當事人或從業人員。有些社會學者曾預測,當電子媒體普遍化之後,很多資訊的使用者就是資訊的創作者(creator)和散播者。這是因為使用資訊時,經常便會產生新的資訊,並且本身就同時做了散播資訊的事情。果真如此,資訊或報導的品質會不會產生變化呢?由誰監控品質呢?這都是未來要面臨的問題。也許以後會有專門追蹤和報導媒體信譽與品質為主的報導,來為閱聽者服務吧!

例如:群雄並起後,政府機關可以不必仰賴媒體,直接在網路上立刻公佈消息。再者,以往不易流傳的文件,像是政府的公報,上網路後立刻天下皆知,也就不必靠媒體輾轉報導了。不僅政府機關可如此,私人企業亦然。那麼,媒體在網路上將會被削擠成什麼樣子?也許以後評論和分析等知性的報導會成為重心吧,也許像人物專訪之類報導會多些吧。未來有太多也許!

當然,如果如上所述報導大量湧現,對閱聽人將會造成選擇或過濾報導的負擔。也許在這種壓力下,會形成一些有特殊共同興趣的閱讀社團,協助讀者篩選資訊。這樣的趨勢或許會進而形成一些不受地區、國界、種族、社區等限制的新文化圈,也就是虛擬社群(virture community),真的是天涯若比鄰了。

根據以上的討論,一旦傳統的媒體轉變為數位電子媒介的形式,勢必會產生甚大的變革。在這種變革下,閱聽人的行為亦勢必隨之而變,無論在心態、認知行為、及詮釋解讀等方面,均將受到影響。例如,如果在操作、擷取、檢索、解讀方面有任何問題,立刻可以在網路上求助,總有素不相識的好心人,能立刻幫你解決問題;又如閱聽後如果有後繼的行動,像是發表意見或是購物,亦可能直接在網路上直接完成。這表示「知」和「行」將在網路環境下一齊完成。

其實,這新環境可能對記者影響最大。本文所討論各點都直接或間接地指向新聞題材的選取和寫作的變革。在新資訊時代來臨時,如何才是良好的新聞寫作,應該是今日重要的研究課題。

這一節中所討論的問題,雖然所舉的多半是報紙的例子,但是所談到的影響並不限於報紙,對其他的媒體也有一樣的效用。


Page 3 of 5
上一頁

論文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