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專案計畫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委辦研究計劃 1998年2月

第一章 資訊、知識與網路之性質

Page 5 of 7

肆、既有知識的整理和重組

現在數位圖書館很熱門,如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等等都急於上網。然而,如前述,傳統的知識要上網路,必需要轉換成電腦能夠處理的形式,這就和原來所累積的知識的形式、結構大不相同。將既有累積的知識數位化,勢必要全面的整理和重組。這項工作雖然艱鉅,世界上的強權業已磨拳擦掌、全力以赴,因為,這可是國勢強弱和文化興亡絕續的重要關頭。

將既有累積的知識數位化,不用多說,和教育密不可分。事實上,教育界應負主要責任。本節將就此說明。

一、回溯出版與文獻的制式表達

以往圖書館電腦化時,書目卡片都要數位化,此所謂回溯編目。與此類比,現在影響更大是回溯出版:把以前所已出版的文獻數位化,在網路上再出版一次。中央研究院的二十五史全文資料庫就是一個好例子。

把各種文章體裁的版面訊息、文章結構訊息、語文訊息、以及內容上的種種訊息整個外化,是一件勢在必行的文化工程。如HTML即是基本的工具之一,更成熟的,是發展適用於各種文體的通用結構(DTD),以及對文章內容的標誌( markup )等。如跨國的Text Encoding Initiative ( TEI ) 計劃,集結了全世界一流專家,經過六年多的努力,在1994年把許多外國不同文體的文章的內容外化,做成了一套規範。這種規範是文章、文獻、和知識共享的必要基礎。可是,漢文獻方面類似的工作還沒有開始。

對教育而言,教材的共享勢必要透過此途徑。因此,建立教材和文獻的制式表達規範或標準,就成了奠定網路情境下教育的必要基礎。

二、被動媒介、主動媒介和文獻的生態

由於繼承了電腦處理資訊的能力,數位媒介成了主動(active)媒介。傳統媒介是被動的(passive)、是靜態的;像報紙、雜誌一旦印好了,內容就無法改變。但是網路上的媒介不同,不僅可以根據你的需要隨時更新,還可以根據你的問題,找出適當的答案來。例如在USA Today的網頁上可以問:在紐約第五街附近有那些中國餐館?它可以把中國餐館的名字列出來告訴你,甚至於還可以提供一個地圖,告訴你怎麼走。

動態文獻的構思、內容、創作方式、結構、呈現方式、分類、管理、參考服務、典藏、營運、引索檢索、閱聽習慣、詮釋、運用,都和傳統文獻完全不一樣。例如,物質障礙的消除、時限的紓解、版面的自由、資訊的參照、依存關係的改變、內容的變化、資訊的匯集、寫作方式的改變和閱聽、溝通方式的改變等。此外,如資料庫、多語言、多媒體的環境,統計、匯集、結構化、模式化,這些現代化新工具的運用,使得網路上文獻的表現,無論在規模、效果、功能、組織、行為、和依存關係上,都有明顯的變化。這會有很多問題,也提供了許多成就的機會。

茲以數例說明。波斯灣戰爭的時候,三個小時之內出了兩個news groups大量的新聞湧入,而且提供的人不一定是記者,只要在現場看到的人,能寫的都上。又,若沒有版面的限制,又有hyperlink,老師編教材、學生做作業的方式會不會改變呢?諸如此類均的變化,均將影響到創作、教育、和溝通的過程和性質。再說,學習、閱聽習慣的改變也相當劇烈,有些心理學家則擔憂:這種hyperlink、超媒體的閱讀方式,不僅改變了閱讀的習慣、改變了寫作的原則,也將改變閱聽人認知的行為和知識的養成。甚至有人擔心,受大量多媒體的教育出來的年輕人,腦子裡知識的結構會跟我們的不一樣。這情況究竟會對我們的教育、社會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如何因應?

三、分工合作與資訊共享

在網路時代,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觀念。以前,行業之間不相往來,語云:隔行如隔山。現在,通通上了一個網,用同樣的媒介,互相參照變的非常方便。處此環境,很多做事的方法和態度就要改變,其中,發展合作關係是必然的。比方說,以往警政單位、戶政單位、海關進出口、財政單位都各維持一些戶籍系統的資料,一個國家需要四、五套戶籍系統嗎?只要維持一個戶籍系統能給大家用就好。無論怎麼富有、進步,節約資源始終是國家、社會的重要政策之一;這是千古不變的,資訊時代也不例外。

但是,怎麼做呢?單位之間必須要協調:誰來負責、誰出多少力、怎麼分工合作、以及怎麼使用。這樣的觀念和作法就和以前不一樣。現在的機構是缺乏這種警覺、認知的,也欠缺真正能夠推動分工合作的機制和功能。是故,在網路上的教育,不只本身應有推動合作的基礎結構、要有落實合作的實績,還必須要能應培養出真正懂得、珍惜合作的下一代。

以前,資訊共享、知識共享的教育理想,如「有教無類」始終沒有辦法找到一個便宜的媒介和有效的途徑來達成。自從數位媒介出現之後,媒介的問題解決了,網際網路則提供了必要的環境。許多學者認為,未來的資訊的使用者通常就是資訊的製造者、供應者,沒有彼此的對立;這是大家全面參與、合作的一個境界。用資訊的術語來講,這是經由工具的共享、程序(procedure)的共享,而達到資訊的共享、知識的共享。這條通往未來之路,現在已豁然開朗,頗值得制定政策時參考。

四、傳播科技的重整(Convergenc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以前,傳播、電話、有線電視、電腦、網路等,都是單個、垂直的發展;只有人文工作者關心傳播的內容,即使是文學、報導的也是各有所屬;電腦是屬於資料處理、一般娛樂、通訊的。今後,則完全不一樣。在Convergenc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趨勢下,所有通訊、傳播的技術已匯集起來,轉化為橫向的發展,形成四個不同的合綜領域:Information ContentInformation ServersInformation Networks、以及Information Appliances。整個資訊科技或傳播科技的發展是從縱向的、獨立的變成橫向的、綜合的【許濬, 1997】。

網際網路上的教育體制在此趨勢下又會如何分合、重整呢?從以上所談的大勢所趨,以及從資訊科技帶給機構的組織改變狀況應可略窺一般。這是訂定教育政策或與網際網路相關政策時,必須具有的眼光(vision)和遠見(prudence)


Page 5 of 7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