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處理實驗室 族徽

第四屆漢字書法教育國際會議

商周圖形文字

族徽

Page 1 of 3

台灣代表團 養性齋主人:王心怡

【凡圖形文字之作鳥獸蟲魚之形者,必係古代民族之圖騰或其孑遺,其非鳥獸蟲魚之形者,乃圖騰之轉變,蓋已有相當進展之文化,而脫去原始畛域者之族徽也。】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郭沫若)

  就上述,郭沫若的說法,古人族群所繪製的鳥、獸、蟲、魚,事實上是用以代表其族群的表徽、圖騰,也就是在學術研究上,所謂的「族徽」

『古代往往(以官為氏)(以爵為氏)(以技為氏)』

(通志氏族略)

  當我們從另一個文獻,通志氏族略的上一段記載,可以更明白的推測,若能以他的官職成為姓氏,以他受封的爵位成為姓氏,甚至以他從事的技藝成為姓氏;那由他們以圖形為表現圖騰,或成為代表他們族群的表徵,就更加的有其實用性和可信度了。

  所以說,我們推測,古代民族所表現的圖形文字,做為他們特定社群表徵功能的「族徽」,實有其絕大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但就中國現代頗負盛名的,文化人郭沫若先生的解說,圖形文字除了代表他們的族徽外,族徽也同時已逐漸建構了相當深層的文化內涵和功用,而並非只是簡單的圖騰表現。

  「族徽」有多種別稱,包括另可稱之為 :圖騰、圖形文、圖畫文字、圖像銘、象形文、準初文、記銘文、徽號文字等;事實上,從世界各文明古文化,可以發現,「族徽」往往跟他們當時所流傳的神話、傳說,甚至與更正式的祭祀行為,都有其密不可分的關連性。

  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從世界各民族的象形文字,如埃及文、巴比倫文、馬雅文、麼些文等,它們同樣也必然,曾是他們先祖族群的族徽、圖騰,而逐漸演化成,各具有其時代背景,和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古老文字。

  尤其,經過更多古聖先賢的研究、發展,以及各個不同世代人民百姓的實用、轉化及洗鍊,必然更有智慧的,將原本只是簡單圖形的族徽和圖騰,進展成為生活必須的象形文字;當然,經歷過千百年的演進,乃形成有系統的,實踐人與人之間,強而有力的溝通工具,即現行實用的文字了。

  事實上,文字的發展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歲月時日;中國文字,可歸納六大系統,即「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汲古生新,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步的嘗試、學習,約定而成為今日通用的文字。

  當然,正因為中國文字的結構,源自於六大系統,相輔相成,與大自然,與人類實務生活息息相關,經長期演化形成,就具備了文化性,藝術性;因此,當時古老初民,所建構的各種各類「族徽」,所發展成實用的漢字,較比其他民族,具有更大價值和意義。


Page 1 of 3
 

回族徽首頁

下一頁

文獻處理實驗室